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3年級數學教案最新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1W

教案有助於教師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資源和技術工具,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調整教案,以確保它們仍然適切和有效,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3年級數學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參考。

3年級數學教案最新7篇

3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公約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本課的教學,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借鑑前面的學習方法學習後面的內容是本課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特色,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輕鬆,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這些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對於今後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願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教學目標:

(體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

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

教學過程:

媒體運用

任務導學

明確任務

師:課前我們來做個報數遊戲,看誰的反應最快。請兩大組的同學參加。

師:請報到3的倍數的同學起立,報到4的倍數的同學起立。你們發現了什麼?他們為什麼要起立兩次?(因為他們報到的號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是嗎?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板書:12、24)

師:像這些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我們就把這些數叫做3和4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

一、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出示例1

師:同學們,仔細讀要求,你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什麼?

生獨立思考,領會題意和要求。

課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我們每一對同桌都準備了一張方格紙和一些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下面就用這些長方形來代替瓷磚在方格紙上來擺一擺、畫一畫或直接算一算。

3、彙報交流

師板書:2的倍數:2、4、6、8、10、12、14……

3的倍數: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數: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確意義

師提出問題:為什麼不能鋪成邊長是4釐米或9釐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鋪成邊長是6釐米的正方形之外,還可以鋪成邊長是多少釐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釐米?你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連環遞進,通過第一問使學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數,9只是3的倍數,不論是邊長4釐米還是9釐米均不符合題意,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義;通過第二、三問使學生髮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2和3的公倍數,而只要符合這個條件的正方形是有無數個的,從而滲透了數形結合與極限思想。)

師:通過剛才的報數和鋪正方形的過程,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韋恩圖上怎麼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數

師:是不是隻有2和3才有公倍數呢?其你也舉個例子裏找一找他們的公倍數,有一個要求: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裏找到的公倍數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彙報交流

師:請找到最多的同學説一説,你有什麼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3、發現特殊關係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特點

師讓學生舉例,然後將學生所舉的例子分成了3類。啟發學生:我是根據什麼標準來分的?你所舉的例子屬於哪一類?咱們再來看一看,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有什麼特點?(讓舉例的學生彙報最小公倍數)

得出規律:兩個數是互質關係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他們的乘積;

兩個數是倍數關係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較大的那個數。

如果以後讓你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會怎麼做?

三、反饋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師:運用公倍數的知識,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天周老師和一位樂清的同學在温州參加完同學會之後,第二天要趕回來上班,從温州新南站我們瞭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師:為了能同時出發,你認為周老師該選擇哪些時間出發?

3、求三個數的公倍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評價檢測

練習十七2、3、4題

3年級數學教案篇2

一、情景導入

1、同學們喜歡吃蘋果嗎?

2、出示只題圖:你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數吧。

3、揭示課題。

二、感受新知

1、 動手操作現在老師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可以怎樣分呢?誰來幫幫老師呢?

2、學生彙報分的情況

學生邊説老師邊在電腦上拖動蘋果演示學生的分法。

3、引導學生有條理地分

4、 根據這種分法,你能説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板書:

1和9 1+9=10 9+1=10 10-9=1 10-1=9

2和8 2+8=10 8+2=10 10-2=8 10-8=2

……

4、對數遊戲

老師出示一張數學卡片,你伸出的手指數和老師的數字合起來是10。如我出2,我出8,2和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1) 連線

(2) 摘蘋果

(3) 猜電話號碼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繫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裏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角。

3、師:那麼,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麼多角,那麼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説,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説頂點,邊,邊。然後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麼角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麼點一下。看老師是怎麼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麼畫?要注意什麼?(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説,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裏再添一條線,現在這裏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裏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穫嗎?

3年級數學教案篇3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後基本含義。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後”。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説一説等活動,感知前後的位置關係,初步體會前後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後基本含義。

難點: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後”。

一、創設情境,體驗前、後

1、觀察課室,感受前、後

小朋友們,你看一看我們教室的前面有什麼?後面有什麼?

2、説一説

請同座位的兩名小朋友互相説一説,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3、聽口令,擺物體

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前面,數學書放在文具盒的後面;鉛筆盒不要擺在數學的前面……

二、引導探知,體驗感悟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龜兔賽跑》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誰能根據這幅圖給大家講故事?

2、説一説

學生之間互相説一説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麼?

3、觀察、討論

請4個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説一説這4個同學的位置。學生互相交流:----的後面是----,----的前面是----。

4、變換位置,加深理解

(1)請全班同學站起來向後轉,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

(2)以前後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擺一擺你們的文具,然後説一説誰在前面,誰在後面。

三、實踐應用

1、隊列遊戲: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站成一列(前後站)。你發現了什麼?圍成一個圈,這樣站,你又發現了什麼?

2、説一説:我們身邊有前、後的應用

四、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3年級數學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八冊數學第68到70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字母與字母相乘、字母與數字相乘的簡寫規則,能夠正確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計算公式,並能夠正確運用公式代入計算。(2)使學生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交流評價能力,滲透初步的代數思想。

三、教學重點:

字母與字母相乘、數字與字母相乘的簡寫規則,運用公式代入計算。

四、教學難點:

a2與2a的區別。

五、教學過程:

1、板書:cctv,問:在哪兒見過?表示什麼意思?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

2、問:在數學中,你已經學會了用字母表示什麼?(指名説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適時指名板演。)

3、組織評價:

(1)師:你們知道的真多!你能告訴大家每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嗎?

(2)(指着定律、公式中的其中一條或兩條)問:你能用語言敍述一下嗎?由此看來,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有什麼好處?(板書;簡明、易記)

(3)引發:你們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相當有意思!s=ah中的乘號可以寫成圓點,也可以省略不寫。根據這樣的簡寫規則,你認為在這些式子中,哪些還可以寫得更簡便?

4、小結引發自學:

(1)引發: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字母與字母相乘、中間的乘號可以寫成圓點或者省略不寫,那麼你認為x9這個式子還可以寫成什麼樣的形式?(指名説並板書)

(2)組織自學:究竟這樣寫是否合理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第68頁,認真地自學這一頁的最後一節,相信你們會有新的發現!

(3)反饋評價x9的簡寫方法是否正確,並説説你是怎樣知道的?

5、練一練:下面的式子要想省略乘號應該怎樣寫?7aa7c1001yxx(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重點評價1y和xx。)

6、引發再次自學:xx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它除了可以寫成xx外,是否還有更加高級的寫法呢?請把書翻到69頁,仔細閲讀、自學這一頁上的內容,同時把書上空白處補充完整,重點內容劃下來。

7、反饋自學成果:

(1)問:通過自學,你認為xx有沒有更加高級的寫法?你是怎麼知道的?怎麼讀?怎麼寫?請你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2)x2表示什麼意思?12表示什麼?結果是多少?32呢?42、72、102呢?

(3)判斷:a2=2a。

(4)小結轉入周長公式:剛才我們通過認真地學習,知道了xx可以寫成x2這種形式,除此以外,你還有哪些收穫?(板書:c=4as=2(a+b))

8、引發第三次自學: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已經掌握了字母與數字相乘的簡便寫法,同時還知道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些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計算公式。其實,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字母公式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怎樣利用字母公式來解決問題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70頁的例1,然後獨立完成練一練下面的第3、4兩題。並適時指名板演。

9、組織評價,強化格式,追問:你認為利用字母公式進行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10、引導總結、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3年級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並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會用符號語言表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能運用等腰三角形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通過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幾何語言表達問題的,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的證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問題1什麼叫等腰三角形?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嗎?請根據自己的理解,利用軸對稱的知識,自己做一個等腰三角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動手作圖後再互相交流評價。

可按下列方法做出:

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於直線l的對稱點c,連接ab,ac,cb,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問題2每位同學請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按下圖方式摺疊剪裁,再把它展開,觀察並討論:得到的△abc有什麼特點?

教師指導:上述過程中,剪刀剪過的兩條邊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摺痕對摺,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由這些重合的線段和角,你能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嗎?説説你的猜想。

在一張白紙上任意畫一個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來,請你試着折一折。你的猜想仍然成立嗎?

教學説明: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與觀察發現,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教師依據學生討論發言的情況,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①∠b=∠c→兩個底角相等。

②bd=cd→ad為底邊bc上的中線。

③∠bad=∠cad→ad為頂角∠bac的平分線。

∠adb=∠adc=90°→ad為底邊bc上的高。

指導學生用語言敍述上述性質。

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簡記為:“三線合一”)。

教師指導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證明。

1、證明等腰三角形底角的性質。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猜想的結論畫出相應的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在引導學生分析思路時強調:

(1)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兩角相等。為證∠b=∠c,需證明以∠b,∠c為元素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符合證明要求的兩個三角形。

(2)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可以有多種方式:如作頂角平分線,或作底邊上的中線,或作底邊上的高等。

2、證明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

?教學説明】在證明中,設計輔助線是關鍵,引導學生用全等的方法去處理,在不同的輔助線作法中,由輔助線帶來的條件是不同的,重視這一點,要求學生板書證明過程,以體會一題多解帶來的體驗。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

從而∠abc=∠c=∠bdc=2x。

於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

於是在△abc中,有∠a=36°,∠abc=∠c=72°。

?教學説明】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及“三線合一”性質,可以實現由邊到角的轉化,從而可求出相應角的度數。要在解題過程中,學會從複雜圖形中分解出等腰三角形,用方程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幾何問題。

四、運用新知,深化理解

第1組練習:

1、如圖,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別求出它們的底角的度數。

如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邊bc上的高,標出∠b,∠c,∠bad,∠dac的度數,指出圖中有哪些相等線段。

2、如圖,在△abc,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

第2組練習:

1、如果△abc是軸對稱圖形,則它一定是( )

a、等邊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外角是100°,它的頂角的度數是( )

a、80° b、20°

c、80°和20° d、80°或50°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比底邊多2cm,並且它的周長為16cm。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邊長。

4、如圖,在△abc中,過c作∠bac的平分線ad的垂線,垂足為d,de∥ab交ac於e。求證:ae=ce。

?教學説明】

等腰三角形解邊方面的計算類型較多,引導學生見識不同類型,並適時概括歸納,幫學生形成解題能力,注意提醒學生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

?答案】

第1組練習答案:

1、(1)72°;(2)30°

2、∠b=∠c=∠bad=∠dac=45°;ab=ac,bd=dc=ad

3、∠b=77°,∠c=38、5°

第2組練習答案:

1、c

2、c

3、設三角形的底邊長為xcm,則其腰長為(x+2)cm,根據題意,得2(x+2)+x=16。解得x=4。∴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長為4cm,6cm和6cm。

4、延長cd交ab的延長線於p,在△adp和△adc中,∠pad=∠cad,ad=ad,∠pda=∠cda,∴△adp≌△adc。∴∠p=∠acd。又∵de∥ap,∴∠cde=∠p。∴∠cde=∠acd,∴de=ec。同理可證:ae=de。∴ae=ce。

四、師生互動,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並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請學生表述性質,提醒每個學生要靈活應用它們。

學生間可交流體會與收穫。

3年級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藉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量關係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量關係後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 1/2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寫本子上,時間到後統計完成的題目數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2/5,那麼女生人數佔全班的( )。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並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係。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嶺南國小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佔5/9。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提問:根據“男運動員佔5/9”這個信息你還知道了什麼?(把45個同學看作單位“1”、女運動員佔總人數的4/9)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運動員和總人數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藉助畫線段圖來分析。你能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佔的部分嗎?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麼?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後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根據男運動員佔5/9,先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再算女運動員人數,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據男運動員佔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佔總人數的4/9,最後求女運動員人數。列式為:45×(19)。

追問:45×5/9表示什麼?19又表示什麼?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再用總人數減去男運動員人數求出女運動員人數;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佔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複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複雜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後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量關係,然後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説説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採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餘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餘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後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説説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後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在解題時要注意什麼?

五、佈置作業

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3年級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借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關係。

【重點難點】

負數的意義和數軸的意義及畫法。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1)(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重點難點】

體會負數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第2頁主題圖。(有條件的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説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麼?0℃代表什麼意思?-3℃和3℃各代表什麼意思?)

引出課題並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1)

【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2頁例1。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2)教師講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3℃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

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3℃表示零上3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3℃,讀作三攝氏度。

(3)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温嗎?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剛剛同學回答得很對,讀法也很正確。

(5)瞭解了北京的氣温,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温,它與上海氣温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6)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寫出來,並讀一讀。

(7)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