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學語文教案3篇 "承傳典雅 通識華章:中學語文教案精編"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3W

本文將為廣大教師提供一系列中學語文教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這些教案涵蓋了中學語文教學的各個領域,包括閲讀理解、寫作訓練、詩詞鑑賞等。通過詳細的教案設計和實用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語文水平。敬請期待精彩內容!

中學語文教案3篇

第1篇

20xx新學期計劃新學期又開始了,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悦中收穫着。我要把自身的不足和收穫的經驗,轉化成這學期的工作動力。本學期,我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我做了如下教學安排:

1.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打算做以下面工作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3.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本學期我將注重開拓視野,訂閲專業雜誌,瀏覽音樂網頁,隨時記下可借鑑的教學經驗、優秀案例等材料,以備參考。不斷為自己充電,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紮實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在這一學期裏繼續提高。

本學期我除了用電話、聯繫本、等方法在平時的時間與家長們的互動交流外,還會增加更多新的渠道。並努力在自己創立的博客網頁上發表學生的.作品,以及在工作中的一些認識,爭取更多的與家長們聯繫、溝通。“越是對事業愛得深,越感到自己對事業的不盡職。”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努力加強自身建設,使自己的工作更紮實、更有效、更完美、更優秀。

語文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俗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自於對老師的喜歡。所以,老師平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學生做朋友,讓學生喜歡自己。下課時,學生幾乎與我沒有什麼距離,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説知心話;上課時,學生比較尊重我,也比較喜歡聽我講課。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是那麼可愛,我喜歡每一個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們,愛他們。因此,師生關係融洽了,學生對學習語文就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興趣有了,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漸漸地學生喜歡上語文,學習的興趣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後勁力量。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深知落實好一個“讀”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會收到背誦和積累知識的效果。一直以來,我都堅持利用安排的早讀課時間。我的早讀課,我會早早的來到教室,要求學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學習夥伴互相聽寫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詞或是古詩、日積月累,生字、古詩、日積月累要求自己默寫,默寫生字時,要寫拼音、生字、組書中的詞,書中的生詞要求互相聽寫,兩人聽寫完後,互相批改。如有錯,再把錯的抄寫三面,然後再把錯的默寫一面,做到字、詞、古詩、日積月累人人過關。第二件事,要求學生讀記本單元該背的內容。第三件事,預習今天要上的新課,主要是把新課讀熟。陪隨學生晨讀,師生共同踐行古人的教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會慢慢地感受到語文內涵豐富、外延廣闊、魅力無窮,對他們升入中學以後學習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明顯體現於學生素質是否真正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表現於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文字、詞彙、句子、語法、修辭、邏輯,乃至細小的標點等等。實踐中我感悟到:嚴把關,是提高畢業成績的關鍵。處理複習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則在字、詞、句、段、篇都進行全面而系統的錘鍊和掌握。應依據教材結構分章節對學生進行歸類複習,每一個知識有它的特點及規律,老師必須把握,對學生要講清、講透每一個知識點,做到講練結合、舉一反三。切記應付了事,完成任務。在同學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後,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遷移運用的培養,在閲讀和寫作中鞏固、運用。在做一些複習題以後,老師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講,這樣會勞而無功、枯燥無味。歷屆畢業班,學生做的複習題,我幾乎沒有對改過,都是讓小組合作對改,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舉手示意,老師立刻幫助解決。因為爭論中解決了的問題,學生記憶深刻,而且學習起來不感到疲乏。

對作文選材的把握是學生下筆時的難點,作文佈局的不合理和文筆的低劣是六年級學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關卡。每寫一次作文,老師要精心指導,教會學生審題、選材、構思、修改,多讀例文。教學一次作文,老師必須要求學生寫好一次作文,不能佈置學生回家完成,只能在課堂上完成。評改作文小組解決,由組長牽頭,大家一起找錯別字,找用詞不當、詞語搭配不當的地方,找語句不通順的地方,看開頭和結尾寫得好不好。如何修改,大家説了算。這樣的批改方式,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興趣培養的功效體現。尤其是在本期,國小和這個銜接時期更應該培養學生一些良好的習慣:

1、課前有主動預習,上課勤作筆記,課後自覺的習慣。

2、閲讀過程中有查閲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自己解決生字、新詞。

3、閲讀時自己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設疑研讀的習慣。

5、討論時有聽取同學的意見,判斷是非,如對的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的習慣。

6、鼓勵學生多讀作文書,多看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豐富寫作素材。

我班學生有這樣一個習慣,還沒上的課文,學生自覺地往後讀,還沒要求背的課文和日積月累,學生會自覺去背。所以,老師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對新課已經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就比較輕鬆。

中學語文教案3篇

第2篇

引導語:課堂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案,怎樣設計一份中學語文教案呢?接下來是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閲讀!

?世説新語》之《期行》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主要寫了陳元方和父親友人的對話,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元方則針鋒相對,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懂得“誠信”乃立世之本的道理。説明了“信”與“禮”的重要性。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1、七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文言文,加上鄉鎮中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缺乏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對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難情緒。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已經有了一點膚淺的文言知識,能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

2、這則短文所述故事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學生會表現得積極主動。對於本課的主題思想,學生可以較好地理解。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3、國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教學本文,應培養學生明禮誠信的優秀品質。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誦讀,培養語感,翻譯難理解的句子,瞭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獲取情感體驗,認識到“誠信”是立世之本。學習古人懂禮知儀的優秀品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誦讀課文,結合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藴含的道理。

2、通過故事內容,推究文章內涵,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1、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要積極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學生能夠質疑的情境氛圍,調動學生視、聽等多種感官,通過探究討論使學生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2、生成問題策略:“生成”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指

導策略,設計教學過程時,給學生留出主動參與的時間與空間,根據答問討論等學習活動情況,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即時的疏導、點撥,有效的“生成問題”,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譯讀課文,把握內容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閲讀理解這個故事,由王戎的善於思考,聰慧機敏,引出《世説新語》中還有很多像王戎這樣聰敏機智的兒童,導入新課《期行》。

?世説新語》:古代筆記小説集。由南朝宋時期文學家劉義慶組織編寫,原書八卷,分為德行、言語、方正等三十六類,主要記述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期行》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類。“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1、聽讀課文: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音頻資料,學生認真聽讀欣賞。

2、朗讀課文:學生朗讀,教師課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

讀準字音:如“尊君在不?”讀fǒu,讀好節奏:把握停頓,準確斷句。如“君/與家君/期日中。”

讀出情味:由兩位同學分角色進行表演,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

3、師生評價,共同糾正:要重點讀出友人“禮--怒--慚”的語氣和情感變化。要把元方維護父親尊嚴,有理有據地駁斥友人“無信”“無禮”和入門不顧的小孩情態表現出來。

2、自讀自譯:學生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

3、學生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疑難問題。

引導學生交流後理出文章的兩個層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後半部分通過元方和客人的對話闡明寓意。

教師對學生的見解都要予以重視,因為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我們無法預見或超出教學預設的教學情境,這時教師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積極應對,不斷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發展時空,搞好課堂上的動態生成。特別是評價人物時,要客觀、公正、全面。

3、友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元方聰敏機智、懂禮識義。

1、如果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你認為這則故事可以作為哪方面的教材?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2、請選擇一句或者寫一句關於誠信的格言、警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同學們,誠信是一條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絕,流出了黃面孔,流出了黃土地,流出了華夏大地的芸芸眾生;誠信是一支神奇的筆,龜背上長出了漢字,漢字上長出了華夏,一代代,一脈脈,吸天地之靈氣,吮日月之精華。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樹立講誠信的觀念,努力踐行:??的莊嚴承諾。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顧反,為女殺彘反:同“返”

1、加強了誦讀,誦讀的多樣化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體會文章的內容及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抓住教學預設之外的突發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課堂動態生成,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按照教學預設,出示問題:“怎樣評價元方這個孩子?”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聰敏機智、懂禮識義”,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學生提出:友人已經感到慚愧,並下車牽元方,元方仍然“入門不顧”,也是不懂禮貌。我馬上組織討論,學生髮表了很多見解: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確實不懂禮貌。因為友人無信無禮在先,元方這麼做並不為過。元方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入門不顧”這只是一個小孩對別人罵自己父親後的一種很自然的反應,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他。)然後我很自然的引導學生要學會客觀、公正、全面的去評價一個人。

3、注重了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在教學設計中有意加重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從中領悟到如何做人。

4、環節設計過於全面,顯得臃腫繁瑣。過於看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環節時間根本無法全部保證。一堂好課不必“滴水不漏”,應留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也就少有個性與創新。有時留下空間,就是留下期待,留下餘韻,留下創造!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重方法與知識,能力並重。

第3篇

通過學習《愛蓮説》,引導學生把握的是“蓮”的形象,進而領略其內在的氣質,最後知曉其象徵意義,配合課文,朗讀及相應的文字資料,可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蓮”。

使學生明白託物言志寫作手法的特點:抓住特徵狀物,最後言志。

培養學生對美好理想的嚮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

這個學段的學生一般14至16歲,欠缺社會經驗和歷史知識,因此對作者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寫作目的尚難理解,結合現實採取品詞評句,暢談體會的方法,指導學生甄別美醜,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昇華,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發展。通過朗讀他們能很快發現短文的獨特之處,進而得到閲讀的快感激發學習的樂趣。

1、聽讀課文。(教師背誦課文,配樂。學生閉目聆聽。感受荷之風韻)

1、作者用了三個比喻來形容三種花,分別是什麼?(菊——隱逸者;牡丹——富貴者:蓮——君子)

(獨善其身,不問世事,接近蓮的特質“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潔身自愛)

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唐朝以來,牡丹被稱為富貴花,是財富、高貴的象徵,就如人間帝王一樣,被稱為花中之王。那麼牡丹代表一種什麼追求呢?

4、作者是怎樣稱呼蓮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隱士是不一樣的,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的特質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小結:作者運用三個比喻,將三種花人格化了,帶上了自己的喜好。可見,《愛蓮説》是一篇借某一事物説明道理的文章,狀物抒情,喻哲理於比喻之中,這就是“説”。

1、在三種花中,作者很明顯最喜愛蓮。從哪句話可以直接看出來?(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3、作者喜愛蓮、讚美蓮,實質上是讚美君子的品格。你覺得君子的品格和蓮花的特點有什麼共同之處嗎?(出淤泥而不染——從生長環境來説,莊重。結合作者一生的經歷,這也是他的一種自我檢討,生在淤泥般的環境中想要不染是那麼困難,生淤泥而不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態來説,正直;亭亭淨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來説,清高。

討論:蓮是花中君子。你如何理解君子的品格?今天我們還需要像蓮一樣的君子精神嗎?

圍繞“蓮香四溢—蓮文化魅力探尋”這一主題,查資料尋找蓮與中華民族傳統的淵源,可用不同藝術形式來表現:畫,文字,多媒體,歌曲,舞蹈,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