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科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探索科學教學的奧祕:優秀教案範例彙編"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8W

本文集合了豐富的科學教案範文,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輔助工具。這些教案涵蓋了各個年級和知識點,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和思路,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教師,都能從中收穫到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啟示。

科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第1篇

師:同學們,平時玩過滑梯嗎?誰能説説玩滑梯時你有什麼感受?

師:你從滑梯滑下來時,身體與滑梯接觸的地方有什麼感覺?學生彙報交流。

小組交流,學生説出身體與滑梯接觸時有摩擦的感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生活走向科學,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親身體會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請你在手上墊上白紙,再在桌面上摩擦,你又有什麼感覺?

師:拉動蹲在地上的體重較大的同學,説一説在拉動時你有什麼感覺?

師:拉動蹲在地上體重較輕的同學,説一説你又有什麼感覺?

小結:當我們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個物體時,會感到費力,這是因為物體和桌面或地面之間產生了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科學上稱摩擦力。推拉物體時感到很費力説明摩擦力大,感到比較省力説明摩擦力小。

師:通過以上實驗和活動,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能不能設計個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測呢?

實驗方案一:選擇表面光滑和粗糙的兩塊木板,分別在上面用同樣的速度拉動同一個木塊,看看用多大的力,並分別記錄下來。每個實驗做兩次,比較兩個實驗用力的大小。

實驗方案二:將木塊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塊上先後加放不同數量的砝碼,分別用同樣的速度拉動木塊,比較兩次實驗用力的大小。

實驗次數改變的因素保持不變的因素我們的發現我們的.結論

師:大家説得很好。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被拉動物體的輕重有直接關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被拉動物體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動物體越輕,摩擦力就越小。

師:生活中有很多與摩擦力有關的現象,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課本圖片,可投影或播放有關視頻)。你能説一下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嗎?

學生彙報。(拉體重較大的同學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而體重較輕的同學就要省力多了。)

學生猜想假設並相互交流。學生討論後彙報:“可能與物體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可能與被拉物體重量有關”等。

各小組根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工具進行試驗,並將驗證結果記錄下來。各組學生開始試驗。

學生在對比活動中感受到費力和省力,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引導學生正確瞭解人們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實例,以及人們克服摩擦力的做法,並進一步理解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麼作用。通過交流,認識到人們要儘可能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使學生全面認識到摩擦力的利與弊。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要為生活服務。

科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第2篇

科學概念:鐵生鏽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鏽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培養證據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鐵鏽是不同於鐵的物質,瞭解形成原因。

【教學難點】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並能堅持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鐵片、鏽鐵、鐵鏽、電路、磁鐵、錘子

一、出示生活實例圖片:很多的鐵製物品被鏽掉了,影響了我們的使用,要控制鐵鏽就要了解鐵鏽。

1、提出問題,明瞭探究任務:鐵鏽是從鐵變來的,那麼鐵鏽是鐵麼?生答。怎樣證明鐵鏽是不同於鐵的新物質呢?

2、取出鐵、鏽鐵、鐵鏽(刮下來的),仔細觀察回答,如何支持我們的看法?

3、引導思路:要看鐵鏽是否是鐵,除了觀察等外,我們還要看鐵鏽是否擁有鐵所具有的特性來驗證,尋找證據借鑑課本資料實驗探討填寫35頁表格。(指出:是對比實驗,注意可變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實驗注意點)

4、反饋交流探討結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發現説明你的看法的?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説明鐵

鏽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那麼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這是我們控制鐵鏽的關鍵。

1、教師提出問題:是鐵和誰發生的化學變化呢?也就是鐵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4、交流研究計劃,相互質疑補充,(對研究命題作出指導,通過比較“鐵為什麼生鏽?鐵生鏽與什麼因素有關?與具體學生單一猜想問題作出比較,指導問題選擇的可行性,人員分工等)

下週我們再上課的時候,相信同學們對鐵鏽形成的研究會有不小的收穫,我們還可以獲取避免生鏽的方法。

第3篇

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藴含着許多“小祕密”,而科學對於幼兒來講,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們覺得好奇的現象,是他們為之感興趣的東西。為了增加孩子們對空氣的認識,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找空氣。

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其特性,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我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材料,為幼兒進行探索活動提供了物質的基礎,也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讓幼兒看看、摸摸、聞聞、嚐嚐空氣從而瞭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氣體。通過小實驗《手絹濕了嗎?》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的爭論非常激烈,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個個睜大了雙眼,仔細觀察,動腦思考。

通過實驗幼兒知道杯子中確實有空氣。接着孩子們拿着保鮮袋去裝空氣和感受空氣的流動,孩子們都在想哪裏有空氣呢?不過部分孩子對空氣還是有一定的已有經驗,很快就裝到了空氣,還有部分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和老師的引導先後也都裝到了空氣,孩子們拿着裝滿空氣的保鮮袋,臉上帶着得意的笑容,同時也感受到空氣到處都有,通過把氣球裏的空氣放出來親親幼兒的臉蛋,讓幼兒感受空氣的流動。

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認識空氣的作用,通過《吹泡泡》、《捏鼻子》兩個遊戲活動向幼兒展示空氣的作用,使幼兒對空氣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幼兒對《吹泡泡》遊戲非常專注,入神,都帶着神祕的眼神看着杯子中時大時小的.泡泡,從而讓幼兒感受空氣在我們周圍並且身體裏也有,空氣是我們的朋友,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空氣。

“教師的無言是上好科學課的最高境界”。但由於自己的語言過多,導致了活動效果沒有預期的好,還有活動環節設計還不太緊湊,老師準備的材料還應該更仔細選擇,這樣孩子的探索慾望可能會更強,遊戲參與性會更高,教學效果會更佳。

第4篇

利用玩具引導孩子科學地探究其中的奧祕,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它能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究慾望,並能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本活動通過兩次實驗,不僅使幼兒瞭解打氣筒的構造及作用,而且更還使幼兒樹立了“用事實説話”的科學探究精神。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1)教師提問:打氣筒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口子,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

4)師幼共同探討實現結果:打氣管應接在哪個口子上呢?你猜對了嗎?(出氣孔)

1)教師提問:另外這個口子有什麼用呢?假如我們把這個口子堵起來,打氣筒打起氣來會怎麼樣呢?

4)師幼共同探討實驗結果:這個口子堵起來行嗎?為什麼不能把它堵起來?(進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