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孔乙己讀書心得7篇 讀《孔乙己》:探尋人性的深度與温度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3W

《孔乙己讀書心得》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以著名作家魯迅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庸俗社會下的孔乙己。本文通過孔乙己對書籍的執着追求和貧瘠內心的對比,反映了人性的無限可能和社會對個體的壓制。閲讀此文,我們不僅深刻感受到了孔乙己的孤獨與堅持,更對現實社會的種種不公和人性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孔乙己讀書心得7篇 讀《孔乙己》:探尋人性的深度與温度

第1篇

孔乙己低聲説道:“跌斷,跌,跌……”他的眼神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題記

假期裏,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主要內容是:在魯鎮的酒店裏,除了常來的長衫主顧外,還有一個人,雖穿着長衫,但卻很舊,那就是————孔乙己。每次他到酒店,別人説他又偷了書,他就爭辯説自己是讀書人,讀書人竊書不能算偷。後來過了好久,孔乙己都沒來酒店,原來他偷到舉人家被打斷了腿。過了一段時間,孔乙己拖着斷腿蹭着來到酒店,掌櫃説他偷書時,他沒有再爭辯,只是懇求掌櫃不要提。後來,孔乙已就再也沒有來,死了。

在瞭解了孔乙己那悲慘的經歷後,便對這位酸酸的窮書生感到很是可憐,但仔細想想,又感到他可氣又可笑。如果當初孔乙己刻苦讀書,説不定滿腹經論,學富五車的他當了官,生活也就不會那麼落魄。但這僅僅是個假設。自滿但又貧窮的孔乙己自以為自己有點文化,又不能用這點文化來付出勞動,自食其力,最終因為好吃懶做而走上偷竊之路,被人打斷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很可憐他因為沒有正當工作而越過越窮,從而誤入歧途。別人嘲笑他,他從不理會。而且他雖窮卻十分講信用。他活得讓人心酸讓人揪心。

我又感到可氣又可笑,氣的.是他不用功讀書,不爭氣,好逸惡勞,頹唐一生;笑的是他驕傲自滿,穿着又破又髒的長衫,過着比短衣族還窮的日子還自感清高,甚至自以為竊書不能算偷。

其實,在那個時代很多象孔乙己那樣的書生,由於考不上官而淪落一輩子。他們不如健壯的莊稼漢,更不如巧舌如簧的商人。他們讀書,就象是用一生下賭注,贏者升官發財享受榮華富貴,而輸者有的就貧窮撩倒,落魄一生。孔乙己就是一個代表,也算一個特例。

這篇文章真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最底層平民的生活。在那個時代,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樣的窮人,他們受封建社會的剝削壓迫卻不敢反抗,命運十分悲慘。我覺得魯迅先生文中表達了對他們的同情,同時對腐敗的清政府進行了批判。

孔乙己讀書心得7篇 讀《孔乙己》:探尋人性的深度與温度 第2張

第2篇

當我讀完《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説時,不由得暗歎了一聲!唉,真的是一個悲劇人物!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多麼矛盾呵,可見孔乙己對自己唯一值得“炫耀”的事是——他讀過書。儘管是老童生,這也是他唯一有尊嚴的地方。

“‘温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竟天真地以為旁人不曉得他這些錢是偷來的,相當自信地掏錢,可真是自命清高呵!可是他的尊嚴被旁人毫不留情地摧毀掉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被吊着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老不到呢?”

短衣幫一次又一次地幾次刺激到孔乙己,他不是面紅耳赤地辯駁就是不屑置辯。最後呢,沒法溝通了,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小夥計以“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的思維冷漠回絕了孔乙己。孔乙己依然懇切地教小夥計四種寫法的“回”字,迂腐可笑呢。

這種惡狀他還能厚着臉皮待下去?這不是逼他往絕路走麼?他的自尊沒了,也沒人憐憫他,他除了喝酒,再也沒有物質上的享受,吃不飽,穿不暖,睡不香。餓得不行只好偷書,一旦被抓就嚐到苦果——腿被打折了。這下好了,他真走到絕境了,用手爬到咸亨酒店喝最後一次酒,然後在眾人的譏笑下離去……

就這麼的'結局,孔乙己的不幸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呢?

封建科舉!封建社會!簡直能害死人!但又是什麼造成這惡果呢?孔乙己這人就詮釋了當時所有的悲劇,而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反省與思考……

第3篇

一位衣髒不洗,滿口“之乎者也”的酒鬼—孔乙己,就是這篇小説的主人公。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其形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身無分文,卻長衫終日,這是要面子,還是自欺欺人,是地位低下,還是自命清高。

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一個可悲、可笑、可憐、可氣、可有、可無的'人。

作為當代中學生,一名青少年,應該從這裏去吸取教訓,不能碌碌無為而終生,更不可見他人之不幸,而成自己的樂活。孔乙己被科舉制而迫害,成為當時社會的犧牲品。在現在這個社會中,中學生正是最容易接受那些新事物的時候,而社會卻又如此的複雜。中學生—稚氣未脱而又渴望長大。在這個社會中,更得有一雙慧眼,去尋找正義與前進,也就是要在接受信息時,控制好心靈小窗的敞開大小,理性選擇信息,取其精華而又要棄其糟粕。

放眼21世紀這個社會,不正之風無時無處地不在如傳染病似地肆意傳播。而這一類的“病人”也有着很多。

又例如在當今社會,很多的人沉迷在網絡遊戲中,每天碌碌無為的度過。毫無意義的人生就被網絡遊戲摧毀。但這並不是父母監管不力。而是現在的小孩就像“孔乙己”那樣,裝“酷”、裝“炫”、以為玩網絡遊戲“厲害”“高級”就是最好的。從而使自已的人生走上不歸路。

大家醒悟吧!不要再使自已重演“孔乙己”的悲劇。腳踏實地好好的生活下去!

第4篇

今天看了魯迅的小説《孔乙己》,表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表現了當時社會和人民對不幸的人們的莫莫和迫害。

孔乙己經常來店裏喝酒看書,讀了半輩子書,但是因為窮,偷不到東西,最後死的可憐。孔乙己的性格是迂腐、懶惰、清高。他讀了大半輩子書,卻連個讀書人都沒抓到;他出身貧寒,卻養成了滿身上流文人的壞習慣;他窮,接近精神,卻自命不凡,懶惰。當時的生活環境是暴虐的:“店主是個猛臉,顧客沒有好嗓子,讓人熱鬧,……”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主角孔乙己出現了:“只有孔乙己到了店裏,才能笑幾聲.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穿長衫的人。”這樣的人物,難怪他走到哪裏都會被嘲笑。魯迅把孔乙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可笑的人物,但同時又賦予了他真誠善良的品質,比如寫他喜歡孩子。

孔乙己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並沒有引起人們對他的同情,反而成了他們嘲笑的對象。作為一個人,他在社會和人們的心目中得不到應有的'尊嚴。這樣的人被同時代的學者丁所殺,死得那麼悄無聲息,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死的。除了旅館老闆因為他欠酒而記住他之外,沒人提起過他。孔乙己的命不是值19便士嗎?作者通過孔乙己被封建思想和貧困毒害而造成的無盡嘲諷和悲慘死亡,揭示了下層社會的愚昧和麻木精神。

第5篇

被黑暗勢力壓倒的孔乙己,被勢利的麻木人羣嘲笑,被和他一樣暴虐階級的`成員嘲笑。掌櫃的嘲笑他招攬顧客後,連十一二歲的孩子都瞧不起他。他是一個讀過書的小偷。他好酒好懶,但人品比別人好。他不欠錢,人很好。只有他會給孩子茴香豆。他是這樣一個難以捉摸的人。

沒有人願意給他一點同情,關心他,給他一點温暖。即使腿最後斷了,還是被很多看客嘲笑,這就是當時中國人的麻木和無情。

他太愛喝酒了,即使最後只剩下四便士,他也沒有用來買米買藥,或者在知道自己會被嘲諷挖苦的時候,用手“走”去喝一碗酒。當時他已經很可怕了:“他的臉又黑又瘦,還沒有長得像;穿着破夾克,兩腿盤繞,頭下一個蒲團,肩上掛着一根草繩。”這種對外貌的描述越來越襯托出孔乙己的憐惜,但在熟悉的酒店裏並沒有給他任何温暖,反而被嘲諷挖苦,雪上加霜。店主對付這樣的孔乙己還是會笑着説:“你還欠19塊錢!”還追着他:“你不偷,怎麼摔斷腿?”人的麻木,在這一點上,到了極致。

難怪魯迅選擇棄醫從文。中國人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即使治好了,也只會做無意義的宣傳材料和看客。當時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字喚醒國人。

第6篇

靜心拜讀完魯迅的《孔乙己》,那老頭就像從紙裏走出來,活生生立在我面前,掛在臉上的那幅表情,帶着幾份欲言又止的呻吟。

孔乙己的一生不被世人所理解,他活得痛苦又寂寞。他到咸亨酒店喝酒,不僅僅是借酒精麻醉自我,他需要的是人們的關注。哪怕是一句嘲笑“孔乙己你又偷書了”,哪怕是教小夥計寫“茴”字,哪怕是把自我的茴香豆分給小孩子們,至少他能夠漲紅了臉分辨,至少他能夠洋氣地回答“回”有四種寫法,至少他能夠在一羣孩子面前,用長衫的大袖口遮住盛豆子的盤子,説“不行不行,沒有了沒有了。”

也許在咸亨酒店的一切,是孔乙己生活中最鮮活的一部分,他需要這份鮮活,來温暖他單調的命運。可是儘管這樣,有他的日子酒店的氣氛活潑熱鬧,沒有了他,酒店的日子卻也一樣,沒有人關心他是否還有錢買酒吃,被人打得嚴不嚴重。於是在寂寞而痛苦的日子裏,他開始變得頹廢,從“排出九文大錢”到最終“用手撐地走到酒店”小説結尾淡淡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個老頭的命運戛然而止。

一開始,孔乙己是個書生,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進學,於是所以放棄了另謀他路。暫且不説什麼原因使他沒有考中秀才,但當初讀書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考取功名嗎?也許是他並沒有做好考中秀才的準備,抑或許他再堅持考一年兩年説不定就能考上了,所以説,從讀書人的角度講,孔乙己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是個失敗者。如果説社會封建制度,他完全能夠不讀書呀?他讀了書不也年年有的是秀才舉人當官發財嗎?社會選拔的就是有才學和本事的人,依照後文所説孔乙己“好吃懶做”,這樣的人當然考中不了,幸然孔乙己還比較聰明,考取不了功名卻寫得一手好字,開始做起了替人抄書的活,能勉強維持生計。

可是抄書也不是輕快活呀,無論寒冬還是酷暑,總得一字一字地不停抄,抄完了還得低三下四地向主家討價錢,孔乙己大抵是受不了這束縛,乾脆偷掉了幾本書到當鋪當掉,這錢來得又快又實在,這又和社會制度有什麼關係呢?上天賦予他兩張大手寫得一手好字,他卻不肯吃苦非要做偷竊之事;如果説當今社會制度變了,也沒有聽説過有哪個小偷偷了價值連城的古董人們讚歎他偷盜技藝精湛而讚歎他三分的啊?而孔乙己“偷書”的壞毛病傳出去,就再也沒人找他抄書了,一下子斷了孔乙己的財路。

這可怎樣辦呢?別忘了,文中提到孔乙己可是個“身材高大”的'人啊,他完全能夠憑自我的體力混口飯吃,或許是幫別人拉車,或是到酒店打雜之類的。可他偏偏不,他寧願偷了書,被人家打出傷來,再瀟灑地到咸亨酒店“排出九文大錢”,温一碗酒再要盤茴香豆。血汗錢就這樣被他自我揮霍掉,而他卻絲毫沒有想過要改變自我的命運。他不是讀書人嗎?他不是要面子、要自尊嗎?只要他願意,他隨時隨地都能夠改變自我的命運,他能夠改掉好吃懶做的毛病,給別人説句好話繼續抄書,他甚至能夠去幫工人抬水泥包,到飯店打雜……他還能夠借抄書的機會學習,然後再去考試,可是這一切中的一項他都沒有嘗試過,或是嘗試過卻失敗了,他就所以挫敗,淪落成真正的乞人模樣。

可這一切真的是怪社會風氣不好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關心他人的死活是善舉,不聞不問也不是錯誤。冷酷的封建社會,不也有像咸亨酒店的老闆和夥計一樣活得自食其力、像咸亨酒店裏間的富人活得逍遙自在的人嗎?而現代開放的社會,不也不乏像孔乙己這樣自暴自棄的底層人士嗎?

所以啊,上天給人的機會是均等的,抓住它,改變的是自我的命運。而不是因為有了孔乙己這樣不善待機遇的人,給了我們機會來抱怨世界;何嘗不問問你自我:當初為什麼不珍惜?

第7篇

?孔乙己》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説,它的成功在於塑造了封建社會後期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不能謀生,他懶惰,他以自己為榮。他拒絕脱下他又髒又舊的長袍,這象徵着一個學者的身份。他和很多人交談,總是表現出他是一個不同的學者。甚至當別人嘲笑嘲笑他的時候,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出自命不凡和自戀的傲慢。只有當人們觸碰到他靈魂深處的傷疤——,“為什麼連半個書生都得不到”,才立刻露出苦惱的.樣子。在長期的封建文化教育中,他和一般士大夫一樣勤奮,無法謀生,養成了懶惰好酒的壞習慣。有時候偷東西是不可避免的,最後以腿斷的悲劇收場。

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無意識到死。封建文化教育和科舉制度不僅毒害和摧毀了他的靈魂,也摧毀了他的身體。作者在刻畫孔乙己性格中的悲情,批判其封建落後意識的同時,也對他表現出了善意和必要的同情。比如他寫道,他教“我”讀書,給孩子髮香豆,但他在店裏的品行比別人好,就是“從不拖欠”,他還“寫了一句好話”。

這些描寫引起了讀者對毒害、摧殘他的封建社會和科舉制度的反感。這就是孔乙己杯的社會根源。孔乙己是一個生活在麻木冰冷的社會環境中的不幸的人。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大於身體上的痛苦。作者把孔乙己的外貌、衣着、體態、語言、動作交織在一起,讓這個被科舉制度欺騙愚弄了一輩子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以一種立體感展現在讀者面前:他不出名,但很傲慢;四體不勤,但懶;窮,卻死而愛面子;悲痛欲絕,卻又麻木不仁。晚年的孔乙己,被“一切都是劣等的,只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慢慢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