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08K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規劃資源和材料,教案的適切性取決於是否符合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應該明確且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5篇

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篇1

主備:沈麗麗 審核:沈麗麗

複習內容:《鄭人買履》《刻舟求劍》

複習目標:1、熟讀並背誦這則寓言。

2、 積累文言詞彙,能準確翻譯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並用來指導現實生活。

複習重難點:目標2、3

自學

一,《鄭人買履》

1,《鄭人買履》選自《 》,作者 ,是我國 時期著名的 家, 家學説集大成者 。

2,故事分為兩層:第一層寫: ,第二層寫

3,找出最能反映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你認為鄭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我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於3個),説説其中任一個的寓意。

5,背默課文及翻譯。

課文:

翻譯:

二.《刻舟求劍》

1.《刻舟求劍》選自 ,亦稱 ,是 (時間)秦相 組織編寫的 集。

2.這個故事分為兩層:第一層寫: ,第二層寫

3.背默課文及翻譯。

課文:

翻譯:

展示

質疑

點撥: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點撥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②古今異義。③一詞多義。④通假。⑤詞類活用。2.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①補充省略的部分。②調整語序。③適當增減。

4.多讀放聲的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檢測:

一, 學習《鄭人買履》,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買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市罷,遂不得履

何不試之以足 寧信度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⑤寧信度,無自信也

3,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有什麼現實意義?

道理:

現實意義:

4.請你至少寫出兩個帶“履”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刻舟求劍》,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

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②是吾劍之所從墜

③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線畫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讀停頓。(每句一處停頓)

(1)鄭 人 有 欲 買 履 者 (2)何 不 試 之 以 足

(3)是 吾 劍 之 所 從 墜 (4)從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與其它不同的兩項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歸取之

e何不試之以足 f是吾劍之所從墜 g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拓展

一、閲讀理解《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註釋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病――勞累。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揠( ) 謂( )

2、對下列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②返歸取之

③其子趨而往視之 ④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譯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2)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4、宋人為什麼要拔苗?其結果如何?

5、讀完寓言後,想想看,這個寓言説明了什麼道理?

二,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北人①生不識菱②者,仕於南方。席上啖③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註釋】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陽光,盛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仕於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須去殼。”( )④欲以清熱( )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閲讀《月懷一雞》,回答問題。

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註釋:攘―竊取、偷盜。斯―那麼就應該的意思。道―個人的舉止言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其: 或: 是:

損: 已: 非義:

2下列對加點字“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請損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譯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4、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語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裏。

教具

貼圖、生詞卡片

教學方法

品詞品讀法、想象描述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步驟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

師總結:比賽進行得非常激烈,同學們不僅把學過的成語記

得很牢,而且還記住了許多自己學會的成語。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師邊書

寫課題邊強調:看清“求”的第三、四筆,“劍”’的第七筆。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正音。

4.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什麼時候,什麼

地方,誰的什麼事?(這個放事發生在江上。貼圖:先貼“大江”,江水滔滔,遠處是河岸。再在江中貼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劍之人。)

5.看圖,再自讀課文,弄懂“刻舟求劍”’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記號撈寶劍。)

6.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四人小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師提問。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船舷”是指什麼地方?

②“催”是什麼意思?

③那個人為什麼會撈不到劍呢?

7.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同學們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學不懂的問題,讓我們在後面的學習中一起弄懂它們。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齊讀本段。

②學習“寶劍”一詞:結合“劍”字的“u”旁理解詞意。

③用換詞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圖想象這個人是怎麼“一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裏的。(移動“寶劍”,演示掉進江裏的情景〕説説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導朗讀:讀出意外、惋惜的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寶劍掉進水裏,讓人多着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老師讀的哪些地方跟課文不一樣,用筆劃下來,然後説一説。

(老師省讀了“一點兒”和“船舷”的“舷”字)

②這兩個詞能省去嗎?

(不能。“一點兒”強調那個人很不着急的樣子。“船舷”指船兩側的邊(結合貼圖理解),講清了那個人拿小刀刻記號的具體位置,用詞很準確。)

③指導朗讀:語速稍慢,拖長音,強調出那人一點也不着急的樣子。

第二句是個長句,劃出停頓號,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別人看到了,是怎麼説的?自讀課文,然後用“別人認為:____”的句式説一説。

(別人認為:寶劍掉進江中,就得馬上停船打撈,不去撈劍,光顧着在船舷上刻記號,是沒有用的.。)

②別人説這話時心情怎樣?(十分着急)。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來?為什麼?分四人小組討論、補充,並請代表彙報發言。

(“催”説明他心裏很急,説話又快又大聲。“趕快”強調要快,不然就來不及了,撈不着了。句末的“!”強調刻記號是沒有用的,要馬上撈。)

③指導朗讀。用大聲急促的語調,配合着急的表情讀好句子。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別人那麼着急,那個人仍然一點兒也本着急,課文用哪個詞來形容?學習“不慌不忙”。(結合“慌”和“忙”的左旁來理解詞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語氣練讀那個人説的話。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麼辦法?根據回答板書:

(板書:從這兒掉從這兒撈)

④在畫面上演示這種撈劍的方法,並看圖討論:

a.“寶劍從這兒掉下去”一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江中)

b.(師操作:移動“小船”至“岸邊”)

“我從這兒跳下去撈”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岸邊)

c.這種方法能撈着寶劍嗎?為什麼?

(在江中掉的寶劍卻在岸邊打撈,當然撈不着。)

d.他的想法錯在哪兒?

(雖然記號還在,但船在動,撈劍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

了!師歸納出:情況變了,方法卻不變,就辦不好事情。)

5.那麼怎麼做才能撈着寶劍呢?誰能將黑板上的畫面重新移動一下,然後説一説。

(只有立即停船,馬上從掉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撈,才能撈着寶劍。)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引導想象,續説故事。

(船靠岸後,那個人會怎樣做?結果如何?他的心情樣?……)

3.進一步領悟寓意:

是啊,他這樣撈永遠也撈不着寶劍。可他卻不明白。(貼頭像特寫圖:畫面上掉劍之人一臉困惑、失望之意。)誰願意幫助他,給他説説道理?(模擬情境表演説話。)

4.這個成語故事,説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説説嗎?

快速開火車口述

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篇3

師:這兩位學讀得很好。我再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課文裏有哪些問題不懂,用筆畫下來,等會兒提出來我們一塊解決,(全班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最會讀書,能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

生:我不懂“刻舟求劍”是什麼意思?

生:什麼是“船舷?”

生:老師,寶劍掉進江中,那個人為什麼不快撈,而在船舷上刻記號呢?

師:這位小朋友真能幹?還有疑問嗎?

生:這個人把寶劍撈上來了嗎?為什麼?

師:你真了不起,能提出這樣關鍵的問題。大家還有疑問嗎?(生無語)

師:大家提出這麼多問題,好要靠小朋友自己解決。請你們帶着這些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圖,聯繫上下文想想提出來的詞語在文中是什麼意思?自讀課文後,組內討論,找出答案。(自由朗讀,討論後舉手)

師:哪位小朋友當小老師,幫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呀?我們先來説什麼是“船舷“。

生:船舷就是船的邊。

生:船舷就是船兩側的邊,(在掛圖中指出船舷),這就是船舷。

師:有同學提出:“為什麼寶劍掉到江裏,那個人不趕快撈,而是在船舷上刻記號呢?”(討論回答)

生:我想是那個人把撈寶劍的辦法想好了。

師:那他的辦法是什麼?

生:(七嘴八舌)先在船舷上刻記號,等船靠了岸,再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把寶劍撈上來。

師:對了,這就是他不着急撈寶劍的原因。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老師,我想這個人説話的語氣一定是非常慢,而且很自信。我想試讀一下。(有感情地朗讀三四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樣?

生:語氣讀不夠強烈。

師:同學們先把三四自然段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讀。(學生自由朗讀)

師:我發現這兩名小朋友讀得不錯,請你給大家讀一讀。(分角色朗讀)

師:我們一起把這部分課文讀一讀,開始。

師: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我們先看錄象。(課件演示船移動)大家先討論一下,(組內討論)談談你的看法吧。

生:我想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有些緊張,回答不出來)

師:不要着急,先坐下想想,一會再説。

生:因為船移動,船舷上的記號也跟着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同組人主動補充)

生:我想他也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這寶劍是在船過江的時候掉的,而這個人卻在上岸後從刻記號的船舷上跳下去,人和船移動了,而寶劍沒有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

生:(剛才緊張的同學)我想好了。因為船、船舷上的記號、人都移動了,只有掉在江裏的寶劍沒有移動,所以等上岸後從刻記號處跳下去肯定撈不上來。

師:你們説得太精彩了!有你們這樣聰明而好學的學生,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評析:

1、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教會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使學生自己會學。

2、關注學生的情感,重視評價效應。教師注意用簡潔、真摯的話語給學生以評價和鼓勵,使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成功感,培養了學生自信新、樂於創造的心理品質。

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篇4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刻舟求劍》是第八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它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課文講了一個楚國人坐船過江時,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記號,準備等船靠岸後,從刻着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結果卻沒有嘮叨。這個成語故事諷刺了那些不注意情況變化,不會靈活處理問題的人。也用來喻諷不知變化的愚蠢可笑行為。

本課與講讀課文《古詩三首》、《西門豹》,閲讀課文《三過家門而不入》構成一個單元,包括了古詩、古代人物故事、古文寓言、古代神話傳説,使學生從小就接觸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2、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已學過《濫竽充數》《狐假虎威》兩則文言體寓言故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結合註解理解句子的意思,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古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不那麼好讀的。讀通、讀順、讀出韻味,很不容易。

三、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4個生字。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準確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難點:理解古文的最後一段話,明白別人“惑乎”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成語接龍》遊戲

師:同學們蒐集的成語真多,學習成語時,不僅要知道這個成語,還要了解它的故事,瞭解它的含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刻舟求劍》,看看它給我們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設計意圖: 在最快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即複習了舊知,又找到了與新知的結合點,引出今天的課題,同時也是積累詞語的過程。)

二、學習字詞

師:通讀課文,結合課後生字表,用○畫出自己認為學習較困難的字,並説説你是怎樣記的?

估計:遽 涉 契 亦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學生字、詞語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基礎知識,還明確了記憶字形的幾種方法。)

三、理解內容,明確寓意

1、師:下面誰願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2、師:請你像他這樣通順、流利朗讀,然後

(1) 邊讀邊看註釋或查字典理解字、詞、句,並在小組中交流。

(2) 交流時,先讀原文,然後再説説它的含義。

(3) 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 交流彙報

a、估計: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對策:師:這是什麼句子?

你能試着讀一讀嗎?能在説説它的含義嗎?

b、估計:

對策:師:瞧,他用了一個“很”字加重了反問的語氣。想一想我們還能用什麼詞加重反問的語氣?

c、估計:真、太、十分、非常、難道

對策:師:介紹:豈:表示反問,怎麼、難道。

d、小結:這麼多的詞都能加重反問的語氣,你能將它改為陳述句嗎?

估計:像這樣找劍,的確很糊塗呀!

對策:為什麼別人都這樣議論呢?

估計:船在動,而劍一直沒動

對策:你能用書上的一句話表示他糊塗的原因嗎?

過渡:我們都是這樣認為的,那事情是如何發生的?求劍的人在事件剛剛發生時又是怎樣做的呢?

(設計意圖:抓住反問句的語氣詞,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反問語氣,引發學生質疑,引入對古文內容的深入理解。)

四、展開想象,深入理解

1、師:輕聲讀課文,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先説説事情是怎樣發生的?

估計:

⑴、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a、 隨生板貼圖片

b、假設你是這位過江的乘船人,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估計:着急 師:能用其他的詞來表示你的心情嗎?

(迫不及待、急忙、趕快、迅速、飛快、立即、馬上、)

c、師:請你選擇一個詞説説你會怎樣做?

估計:立即跳入水中撈劍

叫船伕馬上停船,下水撈劍……

過渡:我們是這樣的着急,可是渡江的人有時怎樣做的呢?

⑵、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a、對策:他又是怎樣想到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表達他的想法嗎?

他想( ),所以( )。

b、小結: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想法,他遽契其舟,誰能表演一下他遽契其舟的動作。

c、他不慌不忙地遽契其舟,會以怎樣的語氣説:“是吾劍之所從墜。”

估計:胸有成竹、自信、有把握、堅定、肯定、鎮定自若

師:你能試着讀出這種語氣嗎?

d、渡江的人是這樣的胸有成竹,假如你是划船的船伕會怎樣説呢?

過渡:渡江的人沒有聽任何勸告,船終於停了,涉江人是怎樣做的呢?請你用文中的一句話説説!

他馬上從刻記號的地方跳入水裏,發生了什麼事?請結合這幾方面先説説。

①船靠岸後,那個人怎樣跳下江去撈劍的?怎樣撈?②他沒撈到劍神情怎樣?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③岸上看他撈劍的人會有什麼神情、舉動、議論?

師:課下我們可以為這篇課文進行續寫。

3、師:於是眾人紛紛議論,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你對渡江的人這種作法有什麼評論嗎?

估計:他太傻了,

師小結:比喻不能用變化眼光看待問題,不會靈活處理問題。

(設計意圖:運用圖畫再現、生活展現、表演體會、語言描述等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品味——想象説話——朗讀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五、列舉事例,總結課文.

師: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我們一起看一看。

事例1:李娜在一家民營企業做文祕工作,打印部提出的要求是:節約用紙,一張紙要正反兩面用,非正式文件,一般不得用空白紙。有一次,廢紙用完了,李娜只好用空白紙打印,經理一看用的不是廢紙,臉色陡變,説:“為什麼不用廢紙打呀,打印室不是有明文規定?”

李娜解釋説:“廢紙用完了。”

人力資源部經理似信非信:“每天打印那麼多文件,我就不相信打印室沒有一張廢紙!”

經理不相信,親自到打印室檢查,翻箱倒櫃,還真找出幾張廢紙。

在月末例行的會議上,經理扣了李娜當月的獎金。

從此以後,每到實在沒有廢紙可用的時候,李娜就非常着急。後來,有人指點:沒廢紙的時候,就把空白紙先打印一份其他文件,然後翻過來再打印。這樣就永遠有了用不完的廢紙。從此,李娜再也沒有捱過經理的批評。

又到了月末例會,經理對打印部的工作非常滿意,提出表揚,還發了100元的節約獎。

呵呵,是不是有點令人感到奇怪呢?為了節約一張紙,我們不得不浪費了更多的紙張和油墨,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裏呢?不在於別的地方,就在於那個經理太過於自負,只知道以自己的經驗辦事,不能靈活處理問題,這跟那個楚國人刻舟求劍的行為又有什麼兩樣呢?

事例2:我好幾個月沒有上小王家去了, 今天想去找他玩.我記得他家門口有一個破舊的小雜貨鋪, 很好找.誰知走到那裏, 雜貨鋪不見了, 蓋起了一座新的大樓.你能因為有了這個變化, 就不承認那裏是小王的家嗎?

事例3:有個同學説, 我媽媽沒有文化, 照樣當先進生產者.他懷疑學文化是不是真有必要.他不知道, 媽媽有媽媽生活的時代, 而我們卻要一直工作到二十一世紀去.我們面臨的任務是要實現四個現代化, 需要的文化自然要多些.誰如果不能認識到這個變化, 不及早做好準備, 適應時代的要求, 總歸要被時代淘汰的.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作為學生我們更要用一種長遠、變化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學習,只有我們學習好了,能力強了,才能適應我們飛速發展的知識時代,信息時代。

(設計意圖:促使學生知識和認識能力的遷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六、理解寓意,積累詞語

1、師:誰能再説説刻舟求劍的含義?

2、師:請你結合成語的含義,選擇填空

守株待兔 見機行事 墨守成規 看風使舵

與刻舟求劍相反的成語:( )( )

與刻舟求劍相近的成語:( )( )

比喻試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規矩不肯改變。

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看風向轉發動舵柄。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設計意圖:加深對成語寓意的理解,又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成語。)

七、講述故事

請同學們先看一則動畫,然後展開想象,用白話把這則故事講給同學聽。

(設計意圖:採用動畫的形式,既調動學生的興趣,又有效的引導學生想象,更好的理解文本。)

八、學習效果評價計

1、説説刻舟求劍的含義?

2、結合成語的含義,選擇填空

守株待兔 見機行事 墨守成規 看風使舵

與刻舟求劍相反的成語:( )( )

與刻舟求劍相近的成語:( )( )

3、展開想象,用白話把這則故事講給同學聽。

九、與以往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根據本課擬定的“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的教學重點,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自學字、詞、句,理解古文的內容。

2、抓住重點句通過反覆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3、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採用了“想象描述法”,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説話訓練。

4、針對本課教學難點,以直觀教學法輔助教學,利用貼圖動程演示,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突破難點。

?教學總結】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的總體設計的思路是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閲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課堂上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之後再合作譯文,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最後合作彙報,形成自己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遵循和執行趣味性、自主性、紮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反思如下:

1、教學中突出以讀代講的特點。文言文和現代文一樣,要堅持以讀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課文中提供了譯文,對照譯文學生學習起來並不困難。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着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

2、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預習和聽教師的範讀解決準確朗讀文言文的問題,再結合譯文和工具書理解文中重點字的意思,進而嘗試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後試着將整個故事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3、我認為教學寓言時,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學生能自己的話講出寓言故事的內容,講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師會以為他們已經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結合生活實際距離,談感受時,卻常常説的那麼牽強。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故事的寓言,還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經歷太少,而難以恰當地表達相對應的實例呢?這還一直困擾着我,請大家多提點寶貴意見。

刻舟求劍的教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成語“刻舟求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工具書及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瞭解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結合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

瞭解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課時劃分:

一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預習,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出示:寓言,回顧什麼是寓言?(ppt)

介紹學過的或知道的寓言故事,並説説明白了一些什麼樣的道理。

師小結:不少許多富有啟示的寓言故事來自我國古代文集著作。今天學習的這篇文言文寓言就出自《呂氏春秋》。

揭題(ppt)在船上做記號來尋寶劍。“求劍”是目的,“刻舟”是採取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

1.師範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體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在重點字下打記號。

2.學生用一句話回答。小聲自讀,指名讀,評價,正字正音。

3.齊讀。

三、理解文言文意思

1.自讀譯文,勾畫不懂的地方,批註問題。

2.“專家組小老師”講解大意,強調要點。

(先示範讀句子,講意思,然後提示易讀錯和詞義重要的字,並出示ppt,要求同學補充批註)

3.質疑,並補充批註。

4.齊讀譯文。

5.練習一。

四、體會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1.文言文言簡意賅,短短几句就告訴我們這麼多內容,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齊讀)

2.這個文言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讀懂,試想當船靠岸後,楚人怎麼去撈劍的?他能撈到嗎?那他會有什麼神情?會説些什麼?那些岸上的人看到他的舉動會有什麼議論?

大家思考一下:求劍的楚人為什麼求不到劍呢?(ppt)在書中找出來勾畫

出示:舟已行矣,而劍不行(齊讀)指名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作者是如何評論這個楚人的?求劍若此,不亦惑乎!(齊讀)

3.確實他太糊塗了,那麼你認為這個楚人是什麼樣的人?(不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辦法,不懂變通)這個故事就諷刺了這類人,它的近義詞是什麼?

4.今天我們積累了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它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通過這個寓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生答)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練習二:寫出你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要變通)

近義:墨守成規

反義:見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