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誰輕誰重教案教科版誰輕誰重教案3篇 "探討教案教科版:輕重緣何有別?"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9W

教案在教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影響不可忽視。而教科版教案則更是備受重視,它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工具和學生學習的指導書。在教案和教科版教案中,孰輕孰重?本文將從多個方面進行探討。

誰輕誰重教案教科版誰輕誰重教案3篇

第1篇

2、能用語言完整表述結果。初步會推斷出相互比較的結果。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小貓、大狗、胖豬等圖片若干張,蹺蹺板圖三幅,《幼兒畫冊》

師:"有一天,小貓、大狗和胖豬碰到了一起,它們三個想玩蹺蹺板的遊戲,可是蹺蹺板怎麼也蹺不起來。咦?你們平時是怎麼玩蹺蹺板的呀?總結:原來蹺蹺板是跟重量有關係的,重的沉下去,輕的翹上來。

2、師:你們要不要來幫幫它們啊,看看到底誰輕誰重!

3、(請幼兒操作)先來看看小貓和大狗玩蹺蹺板,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那麼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説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我們一起來説一説,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小貓重。

4、説的真完整,現在大狗和胖豬來玩蹺蹺板了,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為什麼?那麼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説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一起説,大狗比胖豬輕,胖豬比大狗重。

5、師:"我們比較了胖豬與大狗,大狗與小貓的重量,那我們還不知道胖豬與小貓誰重誰輕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哪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他貼的對不對?對就給他拍拍手錶揚他一下。你怎麼知道的呢?引導幼兒説完整: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胖豬輕,所以小貓比胖豬輕。

6、師:"我們比較了胖豬大狗小貓的重量,我們要看一看這裏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假如1頭胖豬=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貓的重量,那麼1頭胖豬=幾隻貓的重量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1只胖豬到底等於幾隻小貓的重量呢?(擺圖片)

1、教師發放《幼兒畫冊》,向小朋友們介紹做題方法。

3、通過看圖。讓小朋友比較幼兒畫冊中的三類物體,在最重的物體後面畫對號,在最輕的物體後面畫圈,不重不輕的物體後面什麼也不畫。

師:"今天我們幫助小動物們比較了誰重誰輕,我們回家以後自己找些物體來比較,然後明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好不好?"

活動中我利用課件讓幼兒比較輕與重,孩子們看到具象的東西就能馬上反應出誰輕誰重。但是問他們為什麼時,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説因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緊接着就舉了一個氣球(體積大)和一把鑰匙(體積小)的例子來反駁他們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我再提問時就沒有以體積大小來判斷的情況了,而且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貓比狗輕,狗比貓重;胖豬比狗重,狗比胖豬輕,從而得出結論:貓比狗輕,狗比豬輕,所以貓比豬輕。

但是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有很多幼兒不能獨立完成,需要教師在旁指導才能寫出正確答案,對於三種事物之間的關係容易混淆。在以後的活動中需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誰輕誰重教案教科版誰輕誰重教案3篇

第2篇

1、根據觀察天平能區別比較物體的輕、重,理解它們之間的重量關係。

根據觀察天平能區別比較物體的輕、重,理解它們之間的重量關係。

師:小豬開了一個水果店,今天他要出門去旅行,想叫小朋友來幫他看一下店,出發前,小豬想教小朋友們一些本領。你們想不想學啊?那我們今天就先跟着小豬一起來學本領吧。

通過情景導入的方法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其對今天的內容有初步的印象

1、(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給我們提了什麼問題。小豬要我們看看當天平不平衡時,比較兩種物體的輕重。請你看圖比一比,一個西瓜和一個蘋果誰輕誰重,告訴我你的理由。請在重的水果下打鈎,輕的水果下打三角。

2、(1)現在小豬給我們提高難度了,請你看看這時候天平是什麼狀態?當一個蘋果和兩個香蕉一樣重的時候請你比較數量相同的兩種物體的輕重。這個需要小朋友開動腦筋,請你們好好想想,想好後告訴我為什麼你是這麼覺得的?

(2)教師在視頻展示台下進行講解示範。在重的水果下打鈎。

3、經驗延伸,比較四種水果,誰最重,誰最輕。在最重的下面打鈎,最輕的下面打三角。

1、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聽清老師的要求完成第一部分中剩下的比較,在重的水果下面畫勾,輕的水果下面畫三角。

2、觀察圖片。理解當天平平衡時數量不同的水果一樣重時,把他們單獨一個進行比較情況是如何的。獨立完成未完成的比較。

3、討論交流,觀察圖片,然後兩個兩個進行比較,找出最重和最輕的水果。

1、觀察稱不平衡時的狀態,通過實驗、比較知道稱的兩邊不平時,沉下去的一邊比較重。

2、引導幼兒觀察當稱平衡時,比較出數量不同的兩種物體的輕重。進一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係。

3、鼓勵能用語言完整表述結果,然後説出相互比較的結果。

師:今天,我們跟着小豬學習了一個新本領,我們學會了通過觀察天平來判斷誰輕誰重,我們以後在玩大賣場的時候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進行測量。

能夠做到安靜傾聽老師總結,對所學內容有一定的印象,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用到。

第3篇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2課,其隱含的概念是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並且可以通過測量得到。在一年級階段學生不需要了解質量的概念,更無需準確測量物體的質量,只需要瞭解物體有輕重,能夠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並排序即可。本課通過觀察、預測、手掂、用簡易工具測量等多種比較活動,促使學生逐步建立對“物體有輕重”的認識。

在第一課的觀察活動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並實踐了一些觀察、描述物體的方法,積累了一些關於物體特徵的科學詞彙,比如輕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不同物體的輕重可以用掂的方式來比較。但是,這種簡單的方式能否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呢?學生會發現,對於兩個物體輕重的比較,不同的人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結果,尤其是當兩個物體的輕重差不多的時候,就很難用“感覺”的方法來判斷。這就引發了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如何更為準確地判斷物體的輕重呢?針對一年級學生,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測量方法,即運用簡易天平來稱量,並通過觀察、簡單統計等多種手段來得到結果。

1.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

重點:1.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徵之一,並且可以被測量;2.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簡易天平1台(含稱量盤)、同樣大小的回形針若干、學生活動手冊每組3條記錄單、班級記錄單

展示上節課用到的各種物體(乒乓球、木塊、橡皮……)的圖片,提問:“看一看我們觀察過的這些物體,我們怎樣知道它們的輕重呢?”讓學生説説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

設計意圖:調查學生對比較輕重方法的原有認知水平,瞭解學習前的概念掌握程度,為認識並實踐科學的比較方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1)出示5個物體: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預測輕重之前,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這幾個物體的形狀及大小。(其中,木塊和塑料塊的大小一樣,兩個橡皮的材質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塊大)

(2)安排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預測排序結果並記錄下來。排序方法採用先提問“我們怎樣記錄排列的順序呢”,引導學生討論記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學生討論的方法統一為一種,比如用數字表示輕重,數字越小,表示越輕,即學生認為最輕的物體,就用1表示,認為第二輕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準備一張記錄單發給每個小組,填好預測結果後貼在黑板上(這樣便於對比較的結果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説説預測的理由

(3)對每組的排序進行比較,將學生的討論聚焦在“對於兩塊橡皮,你們是如何預測的?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你們又是如何預測的?”這類問題上,以引發他們的進一步思考。適當時,做簡要的小結,説明預測有可能不準,我們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輕重,比如,掂量和稱量。

設計意圖:藉此活動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比如,對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現狀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們輕重學生是如何判斷的。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繼續指導、落實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1)掂重。學生親自動手掂量5個物體,感受5個物體的輕重,這時需再次將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提醒學生統一用數字來表示輕重)。分發給學生一條記錄單進行記錄,然後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數據對比,使學生認識到掂重的方法並不完全準確。

(1)首先要確定標準物。教師通過多媒體屏幕呈現幾個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該選什麼樣的物體作為標準物呢?“比較重的物體可以嗎?比如玻璃珠。” “比較大的物體可以嗎?比如乒乓球。”通過這樣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應該選擇比較輕的、小的、容易放在盤子中的物體作為稱量的標準物。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證明,回形針的大小和輕重比較適合作為標準物。

(2)説明稱重方法。將一個物體放在簡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個放入回形針(雖然這裏不強調“左物右碼”,但仍建議給學生養成“左物右碼”的習慣),直到天平平衡。數出放入的回形針數量,根據回形針的數量比較物體的輕重,並記錄稱量結果。稱量後,學生要根據回形針的個數來給5個物體的輕重排序並記錄下來。

(3)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記錄單進行記錄,然後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

設計意圖:讓小組把稱量的結果呈現在黑板上,為後續的集體研討做準備。通過自己動手稱量物體重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記錄數據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探究習慣和態度

1.班級彙總完成後,要先組織學生分別查看三次排序的'結果,小組內討論説説自己的想法,然後將小組的數據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可能會發現,自己小組三次結果可能都不一樣,其他小組三次排序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2.接下來,小組內要先討論三種比較輕重的方法中,“哪種方法的排序結果更準確”,從而轉入對不同測量方法準確程度的探討。預測是猜的,不太準確;不同的人感覺可能不同,掂量也不準;掂量次數多了,容易亂;用簡易天平稱量是比較準確、比較科學的方法。w

設計意圖:目的是讓學生髮現,不同的人預測的結果可能不同,甚至差異會比較大,因此預測是不可靠的。第二種方法是根據掂量的方法判斷輕重,這種方法需要兩兩比較,引導學生髮現,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覺,當物體的輕重差不多時,會出現不同的判斷結果;而且這種方法的操作次數比較多,當有更多的物體時,操作會更麻煩,結果會更不準確。第三種方法是用同樣大小的回形針作為標準物測量,測量後記錄回形針的個數,這樣得出的結果不僅比較精確,而且適合測量更多的物體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發現了大小相同的木塊和塑料塊,輕重是不一樣的。以此為基礎給出問題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屬碗一樣重嗎?學生先相互交流,再發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聯繫之前的實驗結果説出判斷的理由,再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輕重可能不同等。

設計意圖:問題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質不同的物體,輕重可能不同”,比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們的輕重有可能不同”。

今天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在班級記錄單上做記錄。

設計意圖:對一整節課進行歸納總結,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