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篇 四年級下數學教案:北師大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4W

本文為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包含了四個模塊,分別是“容易錯的加減法”、“10以內的小數”、“時間的比較”和“長短判斷”。每個模塊都涵蓋了多個知識點和關鍵思維,旨在幫助四年級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篇 四年級下數學教案:北師大版

第1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之《密鋪》。

教材分析:這是一節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實踐活動。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用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初步理解什麼是圖形的密鋪。第二部分通過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邊形能否進行密鋪。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知道有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而有些則不能;從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密鋪的含義,更多地瞭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徵。第三部分,通過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進一步感受圖形密鋪的奇妙,獲得美的體驗。並能夠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1)知識水平: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具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運用“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來探究問題;

(3)心理水平: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是還是有較強的好奇心,也有較強的表現欲;

(4)思維水平:學生的思維以直接經驗為主,間接經驗相對較少。在學習過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印象,並能準確的認識各種簡單平面圖形。對於密鋪,學生已經有了較為直觀的生活體驗,只是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密鋪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是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加工,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初步抽象的理論知識。在這個知識系統的幫助下 ,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頭腦風暴,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基於以上認識,本課的設計重 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長作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通過經歷與組內同伴動手拼圖以及設計密鋪圖形等活動過程,知道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密鋪,並知道有些圖形是不能密鋪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參與到組內討論,並指導。最後在學生活動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和反思,內化知識經驗與知識體系。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密鋪;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推理、驗證和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欣賞密鋪圖案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轉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欣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享受由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密鋪,瞭解有一些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可以密鋪的。

基於以上幾點的認識,本節課採用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能夠自主的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自學或者是進行各種探究實驗,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課中擔任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但,由於每個孩子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掌握層次不盡相同,所以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渠道來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動,並在活動中有不同的體驗。

1、 信息技術準備:廣播教學的教學系統,可以用來廣播教學,也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電腦上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基礎,學生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對基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學生能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同時也能對自己整個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反思。

1、教師與學生談話,想了解學生家裏的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

2、教師請學生用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來形容一下自己家裏客廳的地面。學生單獨彙報。(如:大/密/美麗/漂亮/寬敞/平整……)

3、教師出示從朋友家拍來的客廳的地面(兩幅圖),請學生欣賞。並問學生分別是由什麼形狀的地磚鋪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師問學生覺得這兩家的客廳鋪的怎麼樣。(如果學生説鋪的好或者是鋪的很平,就追問:好在哪裏?平在哪裏?並用手勢提醒學生髮現每塊地磚之間是一塊挨着一塊的,也就是沒有空隙的。如果沒有説出沒有重疊,就追問:有沒有把兩塊地磚疊在一起?引導孩子發現沒有重疊。)

5、揭示課題:我們把像這樣,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的鋪法稱為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談話方式引入 ,從學生的身邊去發現和感受密鋪的存在,從而引出課題。

1、教師請學生們觀察“密鋪”這一個詞,問學生哪個字更重要。(學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師及時追問:“密”怎麼體現?引導學生髮現“密”體現在沒有空隙,不重疊。)

2、教師拿出幾個長方形,請一個學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3、學生操作完以後,教師請學生觀察有沒有做到密鋪,並追問是如何判斷的。(學生會説出,是密鋪,因為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4、教師對學生們的善於觀察和一學就會的寶貴品質進行肯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認“密鋪”一詞和請學生動手鋪長方形,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密鋪。為後面的動手實驗探究做鋪墊。

1、教師追問學生: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們還學過什麼圖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

2、教師繼續問學生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並先讓學生猜測。

3、教師提示學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鋪,可以怎麼做。

4、學生説一説要驗證三角形能不能密鋪需要做哪些事。

(學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師追問,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會説試一試或者是鋪一鋪,師再追問:拿什麼試?拿什麼鋪?學生應該會回答:要準備幾個三角形,然後再鋪一鋪。師再追問,準備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樣嗎?師:那我們就來按照這兩個步驟實驗一下:第一、取出①號信封裏面的卡紙(如下圖),沿着上面的線剪開,得到幾個三角形;第二、把剪下來的較大的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鋪一鋪。(以上步驟由小組合作完成))

6、學生按照剛才所説的步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並用ipad拍一組已經完成好的圖片。

7、先請學生彙報實驗結果,並追問學生是如何判斷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如何判斷三角形能否密鋪到初步實驗發現三角形可以密鋪,為學生建立初步的表現。

1、教師提出:如果把這些三角形隨便的鋪在一起,能密鋪嗎?如果不能,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呢 ?(學生髮現和三角形的角有關)教師接着追問和三角形哪個角有關(學生進一步發現和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有關係)。

2、師生共同提出:為了更好的區分這三個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標上∠1、∠2、 ∠3。然後再放在一起鋪一鋪,看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在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標出來,並且相同的角標上相同的`序號)

3、學生再次鋪一鋪。在鋪的 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觀察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分別是哪幾個。

4、教師展示一組學生完成的密鋪作品。並請學生認真觀察一下,這個小組標完角以後,在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呢?

?(6個角),哪6個角??這個角1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這個角2就是老師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這個角3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這個∠1、∠2、∠3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師再問,在這個拼接點處有幾個角1?幾個角2?幾個角3?】

教師小結:看來三角形真的可以實現密鋪,而且和三角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探究,發現三角形能密鋪是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有關係的。讓學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夠密鋪並非偶然,這其中隱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這種必然性就是密鋪的原理 所在。

1、教師問學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種三角形來鋪一鋪,學生們想要怎麼做。

3、教師請學生把剛才剪下來的較小的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標一標,鋪一鋪。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師用ipad拍一組完成好的。

4、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種三角形能不能密鋪。再展示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問學生這一次實驗和之前的實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有什麼新發現。

小結:這樣看來這一種三角形和前面一種三角形一樣,也可以密鋪,而且也和它的三個內角有着密切的關係。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一次的鋪一鋪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鋪 的,而且再次領悟三角形能密鋪是和它的三個角有關的。

1、教師引導學生:既然三角形能夠實現密鋪,那如果是這樣的四邊形能實現密鋪嗎?(師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貼到黑板上)

2、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鋪,動手實驗一下就行了。

3、教師請學生打開②號信封,取出裏面的四邊形動手鋪一鋪,並提醒學生思考動手鋪之前可以先做什麼。 (標角)

4、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和提示動手實驗,教師觀察每一組完成的情況,並用ipad記錄其中一組完成的情況。對於已經鋪完的小組,請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看看有什麼發現。

5、反饋: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樣的四邊形是否可以密鋪。然後請學生説説有什麼發現。

6、學生先判斷是可以密鋪的,因為這幾個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並且發現拼接點處有4個角,而且這4個角分別是這個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如果有學生能發現這四個角加起來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這種四邊形也是可以密鋪的,而且也與四邊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前面幾次實驗的基礎上,大膽讓學生自己猜測、驗證。通過實驗發現四邊形是可以密鋪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樣,也和四邊形的四個內角有密切的關係。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研究了密鋪,知道了長方形可以密鋪,正方形可以密鋪,三角形可以密鋪,四邊形可以密鋪。並提問學生: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呢?

2、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如梯形能不能密鋪?五邊形能不能密鋪?六邊形能不能密鋪?……

3、教師清學生藉助計算機操作來驗證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否能密鋪。

4、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5、學生操作完後,進行反饋,通過廣播教學體系請其中的幾組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請其他學生幫助判斷。通過實驗、討論發現,正五邊形不可以密鋪,而正六邊形可以密鋪。

小結: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密鋪,有的不可以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計算機實現人機交互操作,體現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在計算機上操作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用上今天所學的密鋪的知識為你自己的家設計一款漂亮的地磚。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篇 四年級下數學教案:北師大版 第2張

第2篇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麼列方程?

第3篇

1、結合具體情境,在用多種方法表示等量關係的活動中瞭解等量關係,知道同一等量關係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白板出示教科書中連環圖。提出問題:你能説出三幅圖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嗎?蹺蹺板怎樣就平衡了?你能嘗試表示這組相等的關係嗎?

活動二:看書(他們還找出了這樣的等量關係,你能看懂嗎?)

1、長方形的長、寬、周長、面積分別用a、b、c 、s表示,你能寫出那些等量關係?

一本<數學故事>的單價×3=15.6元

3、第3題:學生讀題,瞭解題意。

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等量關係式,學生可能只寫一個,告訴學生同是三個數量可以寫出不同的數量關係式。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蹺蹺板和天平能夠左右平衡的原理來講解等量關係,讓學生能夠根據圖中意思列出一條用文字表示的等量關係式子,在整堂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看天平列等量關係式的題目能夠容易寫出,可是對於純文字的題目,要求從裏面找出等量關係,學生很多確是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麼去寫,説明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對文字題目的意思進行分析,在這一塊確實需要再進行強化訓練,要讓學生多讀題,學會找題目的中的關鍵量,然後再用題目中給出的數字條件用合適的運算符號跟關鍵量準確的串聯起來,列出我們需要的等量關係,列出其中一條等量關係後,要善於提問學生,讓學生學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樣的等量關係式,這樣能夠很好地鍛鍊學生的發散思維。

第4篇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1.通過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1)現在的天平處於什麼狀態?_______,説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麼變化?天平有什麼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麼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説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麼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思考:在這個方程裏,未知數x屬於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並解出來。

第5篇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統計在數學中的意義,理解條 形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掌握條形統計圖中橫、縱座標及單位的意義,能看懂統計圖中的數量關係;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統計 的結果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統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細心運算,學習數學研究的一般性方法,體會由數字規律得到相關結論的邏輯關係,從而提高判斷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字的分佈規律,體現數學 的美感和對於實際問題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體會數學的魅力和奧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的研究方法。

組織小同學們集中注意力,開始學習,進入到學習狀態。

1.師生互動:請每一位小同學把自己的生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圖表,請每一位小同學在座標紙上畫出與黑板上一樣的圖表,請班幹部在講台前統計各個季節生日的.同學人數,老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座標紙上同時完成生日的條形統計圖。

2.教師講解:做統計圖時的注意事項,第一步,認真紀錄每一個數據;第二步,統計每一個範圍內的數據個數;第三步,在方格紙上認真畫出條形圖;第四步,由統計圖對數據進 行分析。明確橫座標、縱座標分別代表的數學涵義及單位量的大小。

難點:對於數據的分析,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理解最大值與最小值。

本例題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班級內同學們的生日分佈條形統計圖,旨在要同學們在縝密的數學思維背景下理解統計的涵義,基於一組相關 數據的數理分析過程,瞭解通過統計的方法掌握某一數據的變化規律和內涵, 進行科學的分析。 掌握條形統計圖當中橫座標、縱座標的數學意義與單位量與數據量的大小關係及單位。

習題一: 四年級舉行的特色運動會,調查並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些特色體育項目。

習題二:班級要設立圖書角,調查並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類圖書。

習題三:調查並統計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

1.基於某一類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進 行數據的表示,本節課僅利用條形統計圖作例,説明對於數據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對於數據的更有效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結論,採 取相應措施,體現數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性。

2.有關條形統計圖的優勢:體現 每組中的具體數據;易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3.統計圖有很多種,後續課堂還會學習到: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先有一個印象。

第6篇

1、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間的聯繫與區別。

2、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關係列方程,經歷方程模型的建構的過程。

師: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對嗎?比如説,誰願意告訴我你今年多大了?(學生説)只知道自己的年齡還不行,誰知道媽媽今年多大了?(學生説)自己的年齡,媽媽的年齡對你來説是已知數,那老師的年齡對你來説是……..(未知數)以此來引出未知數。

1、出示天平圖1:天平左邊10克,天平右邊:2克和一個櫻桃

師:看天平的顯示,誰能列出一個等式?(櫻桃的質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數x來表示櫻桃的質量,那麼,可以列出一個什麼樣的等式呢?(2+x=10)

師:請你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的等式,先説字母表示什麼意思?

師: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這個等式呢?(板書:4y=20xx)

師:下面老師加大難度,敢接受挑戰嗎?(同學們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倒過開水嗎?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倒開水的過程,找一找這裏有相等關係嗎?)

3、課件出示圖3:一壺水剛好倒滿兩個開水瓶和一個杯子。

師:你們找到其中的相等關係了嗎?(兩個熱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師:如果用z表示每個熱水瓶的盛水量,那麼這個關係式可以怎樣表示?(板書:2z+200=20xx)

師:剛才我們通過稱櫻桃,稱種子和水壺倒水的三次實踐活動,得出了下面這三個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教師小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課題:方程)

師:説一説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5、會寫方程師: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寫下來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試着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説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2、練一練課本67頁第一題説一説各圖中的等量關係,再列出方程。

師:關於方程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相信同學們還會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地態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奧妙。

第7篇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釐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的是在教室裏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的理解,並能進行簡單的複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為以後學習有關小數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小,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説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並記錄下來。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釐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麼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釐米,1米=100釐米,1釐米=米,45釐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釐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釐米,6分米=60釐米,60釐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釐米,4分米=40釐米,4分米5釐米=45釐米,45釐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麼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於60釐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於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後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

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現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並用“千克”表示出來。

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克,數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

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很快樂。

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1.數學教學要充分聯繫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

2.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知識的自主構建。

3.教學環節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麼關係,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

在這節課中,教師注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複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複名數等詞語。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歷知識發展和探索的全過程。

3.在本節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