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淮北9種最著名的小吃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3.29W

10、丁家壯饃

淮北9種最著名的小吃

丁家壯饃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在濉溪的飲食中堪稱一絕,以其“色味純正,香脆可口”聞名遐邇。其製作工藝非常細緻,首先要選用精細麪粉,加水和,再用一根長近一米茶杯口粗的壓麪棍反覆壓制後,撒上少許芝麻,在平底鍋上用文火慢慢炕熱,做成的壯饃直徑有40公分,厚三公分,渾圓堅硬,厚如手掌,正面焦黃,背面雪白,外酥裏香,食之有筋頭。壯饃很硬,要慢慢嚼,越嚼越能品出麥子的香。丁家壯饃是家喻户曉、人人喜愛的地方美食。據第五代傳人,現年已91歲高齡的丁尊賢老師講述,受舊時男尊女卑封建思想觀念的影響,傳男不傳女,男人身壯有勁,由此得名壯饃。丁家壯饃的製作工藝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每天的壯饃銷售趨勢都很好,往往供不應求。·

9、濉溪醬包瓜

濉溪醬包瓜首創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香可口的醬包瓜瓜芯充填有多種味道鮮美的細菜,甜、鹹、酸、辣、香諸味俱全。吃起來醬香濃郁,脆嫩爽口,風味獨特。濉溪醬包瓜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風味別具一格。元昌齋醬品廠選用當地產的優質包瓜為原料。此瓜呈鼓形,色澤青黃,清潤豐滿,而且要求每顆重量五百克至七百五十克,堅持隨採 摘隨加工,不能過夜,以保證鮮嫩。製作時,首先在包瓜的梗處以圓蓋狀切開,挖去瓜瓤, 再經過初醃、日曬、醬制等工序,使瓜殼呈琥珀色;然後,篩選取優質杏仁、花生仁、黃瓜、線瓜、豆角、苔子、苤藍、生薑、鹿角菜、陳皮等作為配料,並經過醬制之後切碎作餡,充填於醬好的包瓜殼內。最後將先前切下來的圓瓜皮蓋再蓋上,捆紮為原鮮包瓜的形狀即為成品。

8、淮北面皮

麪皮其實是米做的,類似於南方的米粉。因為柔嫩、勁道就象上好的麪條一樣,故名之。可以切到麪條那樣細,也可以澆上調料湯後就囫圇放在碗裏拌着吃的。

7、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新從,他精心研製的油茶在老城小吃羣中獨領風騷。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補精品,王憨子不憨,在經營中廣泛聽取食客的意見,認真琢磨,反覆實踐。每天早晨或傍晚上市,響亮的噪音迴盪在石板街,引來眾多客人,每到旺季前來喝油茶的顧客,走了一撥又來一撥,大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眾多的回頭客引來了生意的紅紅火火。

人們也常説“ 老城油茶噴噴香,既好看又好吃”。在街頭的飲食攤子上,擺把大壺,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壺內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時,加醋、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餬口,且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愛。油茶除了香,還有提神、消食健胃、驅濕避瘴、驅寒治感冒等功效呢!特別是在人覺得非常累的時候,如果能喝上那麼一兩碗油茶,過不了多久,滿身的疲憊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了,同時迎來的便是一份難得的好心情。

原料:過油豆皮、花生米、豬骨髓油、麪筋、黑白芝麻、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

製作方法:鍋內放入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原料,用微火燒開,過細籮;再將過油豆皮、花生米等放入鍋中,用旺火燒至要冒煙時,倒入豬骨髓油、麪筋在鍋內攪拌均勻;將黑白芝麻放入鍋中拌勻,最後燒開掛麪粉即成油茶。

如果您想領略一番濉溪老城油茶的風味,那不妨到濉溪去做客,那裏有熱情好客的人們等候您的到來,並讓您一品濉溪風味的特色小吃―――正宗濉溪老街王憨子油茶。

6、臨渙培腐乳

臨渙培腐乳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的特產。濉溪臨渙培腐乳呈棕褐色,皮肉鮮嫩,質地幼細,醬香味濃郁,鹹酸味適度,晶瑩酥軟,軟而不膩具有培乳應有的獨特味道。

4、臨渙培乳肉

臨渙培乳肉以其香濃、味純、滋補等特點而深受人們的青睞。比起紅燒肉,培乳肉吃起來肥嫩不膩,含化在嘴裏回味無窮;比起精肉塊,培乳肉吃起來更有軟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氣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澤鮮豔、形態飽滿。培乳肉的營養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

5、臨渙燒餅

“臨渙燒餅”是一種沒有淡旺季之分、大眾化的傳統食品。關於臨渙燒餅的來歷,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説。一個温柔善良的村姑,嫁入·城集市上的一户手藝人家。按照當時的封建禮俗,女子是不能上桌用餐的,所以村姑常常是一日三餐只能吃些剩飯殘羹。丈夫也是個厚道人,十分疼愛自己的妻子,看着妻子每天吃些剩飯殘羹,心中十分不忍。後來,丈夫在用餐時趁父親不注意,偷偷把大饃放在袖口中,帶給妻子吃。待丈夫把大饃交給妻子時,大饃已是又冷又硬了,兩人一起點燃一堆火,把切成片的饅頭在火上面烤熱。慢慢地村姑發現,加上一些佐料後,烤熱的饅頭會更好吃。為了家庭生計,村姑便和丈夫在街頭支起一個爐子,賣起了“燒餅”,街上的人品嚐了這種燒餅,人人拍手叫好,夫妻倆的生意也紅火起來。“燒餅”不僅是一種名吃,它還見證了當時社會的封建習俗及夫恩妻賢的一種美德。

臨渙燒餅,至少有四大亮點:一是表層芝麻足,餅面上幾乎找不出縫隙來;二是葱花香,燒烤出的香味兒是山珍海味也無法相比的;三是餅皮酥,每咬一口都會往下掉餅屑;四是餅瓤柔。另外臨渙燒餅份量足,餅兒實,個兒大,拿在手裏沉甸甸,聞進鼻子香噴噴,吃到嘴裏美滋滋。當今,師傅們對傳統工藝加以改進,大膽試製新品。燒餅的製作並不複雜,主要原料是麪粉、豬油、芝麻、葱花等。面和好後揪成小劑,揉成橢圓形,粘上葱花、芝麻,然後入爐烤熟。臨渙燒餅,無論是色、香、味都堪稱上乘。

3、百善硬麪大卷

百善硬麪大卷以形狀美觀看見舒心,麥香筋道吃起來掉渣,方圓百里聞名遐邇。過往的客商路人,常品嚐硬麪大卷以飽口福。百善硬麪大卷不同於一般的大卷。首先是它的“硬”;用手按不出凹坑,攥在拳中不變形,像磚頭塊似的。再者是“大”:正宗的大卷一般長7釐米,寬3釐米,高 15釐米,一個足有四兩多。其次是它的形狀:上方為橋拱圓弧形,下邊為四方形。僅這三個特點,非一般大卷能媲美也。

百善硬麪大卷,幾經興盛沉浮。解放前夕,百善是淮海戰役南(雙堆)北(陳官莊)戰場的後方醫院,流動人員多,大卷銷量大,每天有百餘個大卷饃巴斗上市。上世紀六十年代自然災害過後,蒸硬麪大卷的也有上百户人家。0開始後,割資本主義尾巴,不讓蒸硬麪大卷,市面上幾乎絕跡。農村改革開放初期,硬麪大卷又走俏於百善街頭。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致富的門路越來越多,製作大卷的人越來越少。如今在百善集只有謝法兵一家獨家經營。究其原因,一些老者説,往年蒸大卷只是混口飯吃,賺個下面麩皮養家餬口。如今生活好了,經商門路廣了,誰還幹那又出力又不賺錢的手藝呢。看來百善硬麪大卷已瀕於失傳的邊緣。

2、雙堆面魚

“雙堆面魚”是民間非常簡樸的傳統主食之一。近年來,它登上一些大飯店的大雅之堂,成為許多食客必點的主食之一。“雙堆面魚”可葷可素,而面魚的葷素一般都以配料和佐料來調節,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類的蔬菜,用油也以小磨麻油為主。葷者,配料可用各類肉丁肉絲,用油則以動物油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煮麪魚的湯也有講究,現在大多用豬骨、牛骨、羊架子等燉煮的高湯了。

1、南坪響肚

南坪“響肚”是南坪鎮的一道特色名菜。在南坪鎮,無論是紅白喜憂還是朋友聚會的宴席上必有“響肚”。它具有味道鮮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點,在口中嚼時,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響肚”也就因此而得名。響肚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選用新鮮的豬肚,但煮時的火候應根據作料細緻掌握。需購買新鮮豬肚,用鹽和醋水反覆搓洗,切成條狀,在開水鍋煮熟加作料,用小食盆或大瓷碗將湯、肚一起盛出來,用小勺舀着吃。南坪響肚老少皆宜,營養豐富、色味俱佳,深受城鄉人民喜愛。這裏女人坐月子,吃得最多的就是豬肚。產婦在生完小孩後,婆家人就會從集市上買來豬肚,燉成湯餵給她喝,豬肚湯起到很好的滋補作用。如今,在宿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以“南坪響肚”為招牌菜的飯店。

Tags:小吃 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