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語言教案7篇 "創意薈萃:打造小班語言教學精品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W

本文介紹了關於小班語言教學的教案,包括教學目標、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適合幼兒園或國小低年級的語言教學。

小班語言教案7篇

第1篇

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築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

樹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陣陣風兒吹,滿樹花香往屋裏飄。

樹真好,我們全家在樹陰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説説笑笑,熱熱鬧鬧。

樹真好,天好了,樹下鋪着陰涼兒,我和我的小貓咪,躺在樹下睡午覺。

樹真好,如果有一隻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爬上大樹躲起來,氣得大狗“汪汪”亂叫。

樹真好,我做個鞦韆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啊搖。

樹真好,樹葉在秋風裏飄呀飄,樹下鋪着樹葉地毯,我們可以在上面滾來滾去,跑跑跳跳。

1、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樹與人們的關係,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木及小鳥、小貓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圖片,佈置成美麗的樹林。

2、與散文詩內容一致的電腦課件1-8,連續的配樂朗誦錄音若干段。

3、樹杆、樹冠,膠水、大副鉛畫紙每桌一份。各種可供選擇的人與小動物的圖片若干。

(1)師:美麗的樹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樹林裏都有些什麼?他們在幹什麼?

師:樹林可真美,人們都喜歡在這裏盡情的玩耍,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樹真好》的散文詩。(老師邊連續播放課件)

(2) (逐段放課件)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1)樹真好,小朋友喜歡樹嗎?我們一起來做一片美麗的樹林,讓很多的小動物和小朋友都來玩好嗎?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樹幹和樹冠粘貼成大樹,然後選擇喜歡的小動物粘貼在樹林中。

師:樹真好,樹林裏可真美,讓我們在樹林裏一起跳個快樂的舞蹈吧!

1、把孩子們的作品陳列在活動室的周圍,讓孩子們參觀講述。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樹的用途,並能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嘗試進行仿編,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根據目標,活動分為欣賞、朗誦、仿編幾個環節,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抓住了語言活動的重點,節奏較為緊湊。

在課前我精心設計問題,對四個畫面的提問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鳥為什麼喜歡樹?還有誰喜歡樹?為什麼?小貓友為什麼喜歡樹呢?”等等。在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回答後讓幼兒一起來學一學,自然流暢的讓幼兒學説散文。

在活動中,我對幼兒的回答及時作出迴應。在提問“你喜歡樹嗎?為什麼?”時,一個幼兒説:“樹可以做桌子。”其他幼兒就跟着説“樹可以做椅子”等等,回答都侷限在“樹可以做什麼”上,我馬上回應:“都是樹可以做成什麼東西,那在樹上、樹下能做什麼呢?”幫助幼兒回到活動的目標上。有幼兒説到:“樹可以做碗。”我馬上進行追問:“做什麼樣的碗?”幫助幼兒將話講清楚。在幼兒説“樹可以做鳥巢。”時,我馬上問到:“鳥巢是什麼做的?”讓幼兒得到了正確的經驗。在幼兒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我請其他幼兒幫助他,讓幼兒在同伴互助中學會傾聽他人、評價他人。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做一個細心的傾聽者、敏鋭的觀察者、積極的促進者,適時地對幼兒的提問回以有效迴應,引發師幼之間、幼兒之間之間的'多向互動。

從活動效果來説,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興猶未盡,觀察、欣賞、記憶、想像、創編等多種能力得到了鍛鍊與培養,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是活動的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

作為散文欣賞活動,活動目標中要求幼兒欣賞散文,但按照活動設計,只是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散文一遍顯然是不夠的,幼兒的整體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賞時配上輕柔的音樂,讓幼兒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賞後提問“你在散文裏聽到了什麼?”讓幼兒説説,不要求標準答案,然後“再來聽聽到底講了什麼?”

在活動的最後環節讓幼兒來為樹做點事,是為了讓幼兒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目標,但在活動的組織上有些拖沓,而且整個活動的容量顯得較大,所以可將最後一個環節放到延伸活動中,並將活動落實到實處,認課班級樹,給它澆水、照顧它等,而第三個目標可滲透在前面的環節中。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充分挖掘活動中藴含的價值,在理解的過程中滲透情感的引導。

小班語言教案7篇

第2篇

1、喜歡聽故事,初步嘗試有關故事的討論,樂意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播放ppt師:看看這是哪裏呀?(森林)我們開着車到森林裏去玩吧!(音樂)小結:美麗的森林到了,我們把車停好坐下來吧!

師:你開着什麼車到森林裏來玩啦?(小汽車、公交車、巴士車……)二、敍述故事1、導入故事《怪汽車》

師:今天森林裏真熱鬧,(播放ppt)小熊、小兔、小猴也來玩了,快和它們打打招呼(你好,你好……)師:哎呀!快來看,它們到了森林裏發現了什麼呀?(播放ppt南瓜、蘿蔔和西瓜)師:猜猜,小熊、小兔、小猴看到了這些東西是怎麼想的呀?(帶回家吃、送朋友……)師:看看小動物是怎麼想的,和我們想的一樣嗎?(播放ppt驗證)小結:哦!原來小動物想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南瓜新房子、蘿蔔新房子和西瓜新房子。於是,它們決定把南瓜、蘿蔔和西瓜搬回自己住的地方。

2、幫助小動物解決困難師:哎呀!小熊、小兔、小猴它們怎麼了?(哭了)快問問它們為什麼哭呀?

師:嗚嗚嗚,南瓜、蘿蔔、西瓜又大又重搬也不動,沒有它們就不能造新房了呀!

師:小動物們遇到了困難非常着急。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多叫幾個朋友來幫忙、很多人一起抬回家)--(幼兒操作)師:我這裏有一個大南瓜,怎麼抬?你們來試試看(叫大卡車來幫忙)--(語言練習)師:怎麼樣叫大卡車呢?(打電話)請個別幼兒學打電話、集體練習師:看看,小動物們用了什麼好辦法?哪些和你們想的是一樣的,哪些是你們沒想到的呢?

(ppt播放驗證)小結:人多力量大,好朋友一起幫忙一定能把大南瓜抬回家的。

小猴用了什麼好辦法呀?(滾)小結:西瓜圓圓像皮球,只要輕輕的一推大西瓜咕嚕咕嚕就滾回家了。

3、變怪汽車師:這些都是好辦法。咦!小青蛙也來為小動物們出主意了。我也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南瓜、蘿蔔、西瓜變成南瓜車、蘿蔔車、西瓜車,開着車子回家,又快又省力。

師:小青蛙的這個辦法好嗎?那可以怎麼變呢?(裝上輪子、方向盤、門、窗)呀,怪汽車變出來了。(播放ppt)三、遊戲:怪汽車小動物們的怪汽車好玩嗎?你們想開怪汽車嗎?你們想開什麼樣的怪汽車呢?

第3篇

淅瀝瀝,嘩啦啦,下雨了!孩子們常常抱怨下雨的日子太沒勁兒,不能出去玩滑梯,不能在院子裏奔跑,散步......所以,設計這個活動,就是引導幼兒在雨天裏尋找快樂。可以在雨中盡情地玩耍、嬉戲,充分感受雨天帶來的樂趣。同時,也瞭解了雨,培養了樂於觀察、樂於發現的科學品質。也會使幼兒在快樂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經驗。

3、嘗試將雨中的體驗和發現編成〈〈下雨詩〉〉,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大家仰起頭看看雨,看,一滴滴雨點落下了,伸出你的手,去接雨點吧。

2、提問:雨點落下來時,你們的雨傘和雨衣怎麼啦?雨水在雨傘、雨衣上流淌着,像什麼?雨落在哪兒了?

1、有感情地朗讀一遍〈〈下雨詩〉〉,並操作展台。

2、啟發幼兒做小詩人,並編詩句“雨落在......上”。

1、老師請幼兒回家後將大家編的下雨詩畫下來,送給天上的雨朋友。

整個活動幼兒對雨具都有着很強的興趣,因為雨具是幼兒生活中較為熟悉也較為常見的東西。不管是在使用還是對雨具的認識上幼兒都有着較為豐富的經驗。幼兒帶來的雨具各式各樣,又可愛的小動物型,也有頗具古典風味的油紙傘型,豐富的`材料資源給幼兒對雨傘的認識上又增添了一定的經驗,在觀察中感受雨具的藝術美。

活動前由問題引入:雨是什麼樣子的?有的幼兒説是細細長長的或是細細短短的,像繩子,像蛇,像線等等。還有的幼兒説是圓圓的,像小水滴一樣的。其實這裏可以引申到大雨和小雨的區別上。大雨是細細長長的,一條一條的。小雨的雨是像小水滴一樣,一點一點的。活動中沒有很好的引申。

還有讓幼兒使用雨具跟着音樂在雨中跳舞的時候音樂最好能夠用磁帶而不是教師彈鋼琴,這時候幼兒的活動還是很需要教師的引導的。引導幼兒擴大活動的範圍,不要僅僅侷限於教室中間的那麼點點的場地,可以在整個教師中活動,或是在走廊裏也是可以的,這樣孩子的興趣可能會更為高漲一些。

整理雨具也是此活動中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在此活動前可讓幼兒稍做休息,作為一個延伸活動開展。幼兒對於摺疊雨衣還是有一定的經驗的,有的幼兒這的還很像模像樣的。

針對雨具還可以引申的更為深入一點,可以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到一起,比如説人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使用雨衣方便,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使用雨傘方便。

第4篇

1、教師出示自己的手,問:這是什麼?你們的`小手在哪裏?

2、和小手玩一玩:一根手指毛毛蟲,二根手指兔耳朵……;

問:你們的小手有哪些本領?(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或用動作表示)

二、玩小手、説小手(解決重點、難點)

問:你們看到我的小手説了哪些話?(幼兒説出後教師演示,集體模仿)

2、師生一道玩小手念兒歌。師生圍成一個大圈,共同表演。

附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

“歡迎,歡迎”拍拍手,“謝謝,謝謝”握握手,“再見,再見”擺擺手。

第5篇

由於小朋友都喜歡探索周圍的新奇事物,加上他們的判斷能力、應變能力比較弱,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又由於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賴,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也比較差。所以我們選擇了“橡皮膏小熊”這一活動內容,引導幼兒講講小熊受傷的原因,同時通過設計標誌使幼兒瞭解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道一些粗淺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學習詞:橡皮膏、接、撐、扶、抓。

2、鼓勵幼兒大膽説出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1、出示貼着橡皮膏的玩具小熊,引起幼兒的好奇。學習詞:橡皮膏。

2、通過玩拼圖遊戲,讓幼兒找出小熊受傷的原因並説出來。

3、利用圖文傳送器出示圖片,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小熊在活動中沒有保護好自己所以受傷了,並學習詞:接、撐、扶、抓。

4、組織幼兒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5、幼兒設計安全標誌,並與大家分享設計成功的快樂。

b、把個別幼兒設計的標誌放到圖文傳送器上向大家介紹。

1、把設計出來的標誌張貼在相應的.地方,以引起全園小朋友的注意,提高全體幼兒的安全意識。

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初步產生了探索興趣。然而,他們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又由於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賴,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也比較差。"橡皮膏小熊"這一活動內容,引導幼兒講講小熊受傷的原因,使幼兒瞭解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道一些粗淺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我在活動中為了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其對活動的興趣,我給玩具熊貼上了橡皮膏,讓幼兒猜猜小熊身上的橡皮膏是怎麼弄的,幼兒的興趣特別大。活動中我運用了談話法、經驗感知法,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小熊和朋友們都做了些什麼運動?為什麼會貼滿橡皮膏?”展開討論。通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讓孩子們瞭解了故事情節,引發幼兒如何保護好自己。此外,我還藉助圖片,再現故事內容,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跟着老師講述故事,如:學説安慰小熊的話“別哭別哭,貼上橡皮膏就不痛了。”在教師的帶動下,孩子們邊説邊配上相應的動作。在做做、講講中,培養了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效果不錯。在複述故事時,幼兒都能夠説出故事中重複的詞語.如“又紅又腫”、“扶好”、“抓緊”等,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幼兒知道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弄傷自己。

故事中的小熊好似幼兒的化身,幼兒耳濡目染。樂意去學習進步的小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親自學習接球的動作、扶扶手的動作,能在自己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並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活動以後,我見到幼兒做的不對的時候,只要輕聲的問他一句:還記得橡皮膏熊熊嗎?孩子就笑着改正了。

第6篇

冬天到了,對於冬天裏的事物,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小雪花了,上週的下午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小雪花飄飄灑灑,屋頂上、地上積滿了雪。有的孩子説像糖,有的説像花,有的説像羽毛……議論紛紛,充滿了興趣。但是身處南方城市,很少有機會去親近雪、感受雪。為了滿孩子們的興趣需要,設計了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在“雪”的`世界中,認識雪、體驗玩雪的樂趣。

在看看、説説、玩玩、做做中瞭解雪的基本特徵,體驗玩雪的樂趣。

1、冬天到了,天氣冷了,在上個星期天空中下起了什麼?(下起了雪)

小結:冬天到了,許多許多雪花都從天空飄落下來。我們跟雪花們打個招呼。

小結: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像花、羽毛一樣,真漂亮。

2、雪停了,你們還想和小雪花做遊戲嗎?那怎麼辦?好的,我們一起來做雪花。這裏有一些白色的紙條,可以請小手幫忙來撕小雪花。看看誰做的雪花又多又漂亮。

指導重點:感受大、小的區別;幫助幼兒掌握許多張一起撕的方法。

1、雪下得好大啊,我們把雪花撿起來做成雪球,打雪仗去吧。看看誰做的雪球最大、最牢。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第7篇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玩蹺蹺板真快樂。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兒歌《蹺蹺板》:"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來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飛機,下來好像坐飛船,一上一下真快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小動物玩蹺蹺板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和交流。

啟發幼兒交流:小兔子在做什麼?小熊來了以後怎麼做?結果怎麼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啟發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裏,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麼?它們玩得怎麼樣?(豐富詞彙: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隻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麼樣?(豐富詞彙: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説了什麼?小白兔和小灰兔怎麼樣了?

五、要求個別幼兒利用掛圖或操作材料中的《蹺蹺板》,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圖片的內容。

議一儀: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麼做才對?小夥伴要怎樣玩蹺蹺板才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麼名字?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現在出了一個問題: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你怎樣把爸爸翹起來呢?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有的同學説可以自己報一塊大石頭,或者再找一個夥伴。這個時候,我強調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東西,或者找一個同學。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只能從爸爸,自己和蹺蹺板身上進行找了。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