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文言文教案模板錦集4篇 《百家爭鳴 文言文教案模板錦集》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6W

本網站特為廣大文言文教師準備了一系列教案模板,包括古文閲讀、文言文翻譯、古詩賞析等教學活動,旨在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不同難度、不同形式、不同類型,滿足不同教材、不同冊數的需求。歡迎各位教師下載使用。

文言文教案模板錦集4篇 《百家爭鳴 文言文教案模板錦集》

第1篇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説、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1)誰學下棋?(2)怎麼學下棋?(3)學得結果怎麼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裏,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説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説:不是這樣的。)

文言文教案模板錦集4篇 《百家爭鳴 文言文教案模板錦集》 第2張

第2篇

1.學習積累並掌握“傳”“師”“從”等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積累“也、則、於、乎、所以”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理解分析並批判吸收本文所論述的老師的定義、作用、必要性、以及從師的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尊師重教、虛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3.學會誦讀的方法與技巧,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

4.鑑賞本文運用對比論證、反覆論證加強説服力的寫作方法以及下定義、舉例子、引用等論證方法。

1.學習積累並掌握“傳”“師”“從”等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積累“也、則、於、乎、所以”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理解分析並批判吸收本文所論述的老師的定義、作用、必要性、以及從師的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尊師重教、虛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理解分析並批判吸收本文所論述的老師的定義、作用、必要性、以及從師的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尊師重教、虛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誦讀賞析,點撥討論;強化背誦,知識鞏固。

1、學習積累並掌握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中重點實詞如“傳”“師”“從”等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積累“也、則、於、乎、所以”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培養大家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會誦讀的方法與技巧,培養大家對文言文的語感;瞭解關於韓愈的基本文學常識

3、理解並批判吸收本文所論述的老師的定義、作用、必要性、以及從師的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尊師重教、虛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韓愈,字 退之 ,祖籍河北昌黎,也稱“ 韓昌黎 ”。死後諡“文”,故又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是唐代“ 古文運動 ”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請慢慢地朗讀課文,如有生字詞,可向同學請教,也可舉手向老師提出,三分鐘後,比一比,看誰能正確的朗讀。

仔細默讀課文第一段,對照投影,疏通文句,如果碰到不明白的,就同桌互相討論或做上記號,五分鐘後,我們提出這些問題,一起來解決。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仔細默讀課文第三、第四段,對照投影疏通文句,碰到困難可以和同桌討論也可以舉手問老師,五分鐘後,我們把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説》以貽之。

請拿出作業本,按要求做下面投影上的題目,下課後馬上上交

3、《勸學》中荀子説“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韓愈也説了同樣意思的話:——————————————————————————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5、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7、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第3篇

關於史記,以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對《史記》作品內容、特點、價值的掌握,鴻門宴教案鴻門宴(原創教案八)。

?史記》記敍歷史的起止年代: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共三千餘年的歷史。

?史記》的體例及構成:紀傳體通史,以歷史人物為綱記載歷史。本紀(12)、世家(30)、列傳(70)、書(8)、表(10),合計130篇。

關於《史記》的價值,魯迅"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評價,道出《史記》的文學價值與歷史價值。

簡述楚漢核相爭的歷史過程。要點:盟軍分兵兩路,相約攻秦,項羽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劉邦得以先入咸陽,且有欲王關中的打算,項羽進入函谷關,接到曹無傷告密,加上范增進言,定計除劉,才有鴻門宴。

可以説,鴻門宴,是劉邦和項羽兩個陣營的一次精彩政治較量,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實力的項羽陣營,卻在政治上輸得精光,這也暗示了劉項二人政治上的必然結局。

結合研計與練習一,試着為每一段擬一個小標題。並觀察矛盾的起伏,事態的緩急與情節的變化。

通過這個折線圖可以看出,全文故事情節的起伏跌宕,人物就是在這樣錯綜複雜的矛盾中得以體現。

文章體現了兩個陣營的較量,塑造了兩組生動的歷史人物形象,列出來,試看其中的微妙關係。(引導思考)

這兩組人物構成了兩個團隊,無疑作者既展現了個人的性格與能力,也展現了整個團隊的合作精神。這無疑貫穿了一種對比關係。

在講解課文中,以故事的情節變化(除劉與保劉的矛盾矛盾轉化)為線索,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挖掘人物形象的內涵。

問:由於曹無傷的告密,得知劉邦欲王關中,項羽與范增的意見是一致的,即定下除劉之計,但是二人對劉邦的認識完全一致嗎?

引導總結:項羽聽到曹無傷的報告,立刻"大怒",並沒有深思熟慮,是一時意氣用事,覺得劉邦"可氣"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觸碰了他"自大"底線。

范增則是將劉邦入關前後的表現做了對比,得出"其志不在小"的結論,除劉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覺得劉邦"可怕",教案《鴻門宴教案鴻門宴(原創教案八)》。不除會養虎為患。

引導回答:大敵當前,私見張良,為私交而泄機密,組織紀律性差;與劉邦結為親家,因公廢私,無原則和立場,做了掣肘之舉,也反應了項羽團隊的不團結。

問:在大難臨頭之時,足見劉邦本色。劉邦是如何化解眼前矛盾的,又能看出他何種個性?

虛心納諫,配合默契。(對張良兩句"為之奈何",積極配合張良討好項伯)

世故圓滑,善於逢迎。(如道出"鯫生之説""吾得兄事之""結為婚姻""不敢背德")

問:項羽聽了項伯為親家説的一番美言,項王許諾,從這一"諾"中,你能看出什麼?

引導總結:呼就前文,足見項羽的"除劉"之計只是一時之氣,並無成熟遠見。

伏筆下文,項羽已冰釋前嫌,范增仍老謀深算,暗示認識上的不合,配合上的失敗。

問:從劉項鴻門一見的對話中,即見二人本色,你能看出什麼端倪?

劉邦:回憶舊情,居下討好,轉移矛盾。足見其圓滑世故。

項羽:一言泄密,送上曹無傷,足見其胸無城府,簡單幼稚。

指導:按照古代禮儀,君臣相對,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相對時,長者東向(面向東),幼者西向;宴席四坐時,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待坐。由此可見,劉邦居於項羽、范增之下,顯示了力量上的.懸殊對比,以及項羽的自大心理。

問:舉玦,舞劍,是范增的兩次努力,但除劉計劃均告失敗,分析,根本原因在哪裏?

引導分析:這一段當中,主角是樊噲,樊噲是劉邦的武將,也是劉邦的連襟兄弟。司馬遷不吝筆墨,從不同角度(描寫角度)刻劃了樊噲的形象,試着分析,挖掘這個人物形象的內涵。

語言:"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看出他的忠勇。

動作:"側其盾以撞,衞士仆地","立而飲之","撥劍切而啖之",盡顯威猛英武。

神態:"瞋目項王,發盡上指,目眥盡裂。"威不可犯。

間接描寫:項王的欣賞,項王被怒斥後的"未有以應",都説明樊噲的勇猛可愛,有膽有識。

答:襯托了劉邦,給劉邦這個團隊的團結合作,及個人能力方面都加了分。

問:這是故事的結局,劉邦的脱身,是機智而從容的,看看他是如何實現的?

總結:張良留謝,樊噲護送,獨騎間行,合理安排時間。足見其團隊的團結合作,襯托出劉邦的善於用人。

問:面對張良的獻禮,范增與項羽的表現大不一樣,這又説明什麼?

項羽麻木不仁,因為他迷信武力,認為劉邦不足為患;而范增則是氣極敗壞,認為放虎歸山,貽害無窮,也為自己的建議不被採納而懊惱。五、處理課後研討與練習及導學案內容。

鋒芝戀鋒芝戀,咱能不這樣嗎?20xx-06-17北京趕集網租房保定市趕集網文章正文保定市趕集網20xx-06-17

第4篇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閲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在“閲讀與鑑賞”中也要求“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複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琵琶行》把琵琶女的身世,詩人自己被貶的遭遇,以及琵琶藝人精湛的彈奏技藝很好地柔合在一起,採用情景交融、遞相詠歎的藝術手法,塑造出兩個感情相互交融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抒發了詩人憂鬱悲憤的主觀感情。教學本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入情景,體驗人物情感,理解詩歌意藴,結合語境,感悟詩中描寫音樂語句的藝術魅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⑴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瞭解運用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⑵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⑶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師:一位盲人將要離開人世間時,對別人説 “ 我多想看看陽光及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啊! ” 人們請來了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首曲子,盲人留下熱淚説:“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陽光、鮮花、小鳥、河流”,盲人帶着喜悦滿足地離開了人間;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了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後,老淚縱橫地説:“我觸摸到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美妙的音樂能引起不同經歷、不同心境的人的共鳴。《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精妙的演奏就使一代詩人白居易潸然淚下。現在就請同學體會文中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作者化動聽琴聲為美妙詩句的非凡本領,探究作者淚濕青衫的原因。

(引用故事,巧設懸念,利用閲讀期待,激發學生學習文言詩文的熱情。)

湓 pén( 江名 ) 賈 g ǔ ( 商人 ) 思 sì( 名詞,思緒 ) 嘈 cáo( 聲音粗重 )

舫 f ǎ ng( 船 ) 蝦蟆 hámó 鈿 diàn( 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裝飾品 ) 篦 bì( 用竹子做成的梳頭用具 ) 嘔啞 ōuyā( 象聲詞,樂聲嘈雜 ) 嘲哳 zhāozhā( 象聲詞,聲音細碎 )

(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説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的感情基調。)

(3)小序已經較清楚地講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麼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寫詩合可以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4)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敍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 這首詩説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聞聽琵琶女彈奏琵琶、講述身世,併為她作了這首《琵琶行》。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 )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麼?(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後,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詩人的情感有什麼變化?(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兩個。詩人、琵琶女。)

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借用註釋、工具書等,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和整體把握文意的能力。)

有感情朗讀課文,劃出敍述景物環境的句子,討論其在詩歌中的作用。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敍述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構成了清晰如畫的意境,又由於聲律與情韻的配合,令人頓感受秋涼襲不斷,渲染了送別時人物淒涼愁慘的心情。 “ 別時茫茫江浸月 ” 敍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無不瀰漫着作者的離愁別緒,彷彿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憂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再次出現做好了準備。其它如:“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明月江水寒”、“黃蘆苦竹繞宅生”等。)

(1)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樑,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一聞琵琶邀相見,再聞琵琶訴淪落,三聞琵琶濕青衫。)

(2)是什麼樣的琵琶聲竟然如此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雖未明寫,但可以從兩人當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調:悲涼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借彈琵琶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主、客的情緒受到觸動,加重了離愁,以至“主人忘歸客不發”。)

②一聞琵琶聞聲不見人,二聞琵琶見人再聞聲, 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和樂聲變化。(分層導讀,達到背誦)

a 找出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名句,體會琵琶女的形象特徵。(琵琶女出場,舉止端莊,神態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 )

b 誦讀描寫彈奏情形的詩句,分析描寫內容和表現力。(調絃定音,非同凡響,聲中含情;信手續彈,聲聲含悲,心事無限;彈奏名曲,技藝高超。雖沒有具體描寫樂聲,卻為下面具體描寫樂聲做好了鋪墊。)

詩人是用什麼手法來描寫樂聲的?(藉助語言的音韻摹聲,兼用比喻、通感加強其形象性。)

對照註釋,結合作比事物特點,體會比喻所表現的樂聲特點;

依據樂聲特點體會樂曲的發展變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請同學們用曲線圖來表示音樂的發展變化。(旋律變化,心潮起伏。樂聲造像:琵琶女身懷絕藝,心懷哀怨。)

(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後,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悽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相通,心靈相融。)

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説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課文,學生先朗讀,後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羣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1)學生討論: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麼?(過渡到詩人的處境: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2)交流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多向“對話”交流,不僅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品味文言文意藴的閲讀鑑賞能力。)

雨果説:“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貝多芬説:“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音樂能夠為我們創造和展示一個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你會湧現出許多美妙的想象,再呈兒時編織過的金色的夢,你會忘卻生活中的種種不快,任憑温柔的微風撫弄;你會一改往昔的沉靜,只覺得熱血在沸騰……如果你細心地尋覓,你會驚訝地發現,構成這個世界的“基本物質”竟然如此簡單,它只是幾個最普通的符號。這些簡單而又神奇的符號,就是音樂世界。

古今中外,有關音樂的`佳話不勝枚舉,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本詩中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請你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對音樂的理解來個性化地解讀《十面埋伏》等琵琶名曲,運用課文中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寫一篇聽後感,在全班交流。

(用富有啟發性的引言,激勵每一個學生個性化地鑑賞音樂,讓學生帶着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生活閲歷來感悟音樂,運用課文中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起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作用。)

1 、放手讓學生自由閲讀,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了兩次閲讀活動,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思考有關問題,並嘗試概述課文情節,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在引導學生賞析課文,品味鑑賞課文中的環境美、用語言描述的音樂美、人物的情感美時,在教師示範賞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深層次地研讀課文。這樣安排,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投入到閲讀實踐中去,用學生的閲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教給學生文言詩文的學習方法,提高對文言文的閲讀欣賞能力。在本教學設計中,一是安排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等掌握字詞,疏通文意,通過概述課文內容,提高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二是通過師生的平等交流對話,讓學生初步領悟如何賞析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並以教師的鑑賞方法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閲讀和表達。三是在學生自主欣賞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評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生交流評議的過程,既是相互取長補短,共享學習資源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提高文文欣賞能力的過程。

3 、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學生賞析《十面埋伏》等琵琶名曲,寫聽後感,既讓學生將課文中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加以遷移運用,舉一反三,又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