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推薦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15K

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為了能夠將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大家一定要將教案制定好,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推薦5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1

單元內容:教材第2-8頁的內容。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並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説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錶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錶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錶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裏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説説你從中知道什麼。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對“時、分、秒”和“千米和噸”的知識加以鞏固,提高計算和估算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克千克和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各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進行各單位之間的簡單計算和估算。

教學過程

一、歸納整理,相互交流

1、談話引導

同學們,到現在為止,數學中我們已經學了幾組表示事物及其特徵的特定單位。你們知道有哪些單位嗎?

如:表示時間的單位有哪些?還有表示什麼的單位?

2、小組討論

由小組長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展示

並評出哪一組記錄的最完整。

二、加深體驗,建立觀念

1、數一數

出示時間單位時、分、秒。討論:怎樣才能感受和記憶這些時間單位?

讓學生從鐘面的認識,1時、1分、1秒內所幹的事情,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等方面複習時間知識。

2、比一比

出示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長度單位?

讓學生通過用手比劃,以及用語言描述,全面複習所學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把前後知識聯繫起來,使知識系統化。

3、估一估

出示質量單位:克、千克和噸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質量單位?

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全面複習所學的質量單位及其進率。

三 、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1、算一算

出示課本第122頁的第9題,讓學生説一説題意,再獨立解答。最後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結合課本第10頁的第4題,讓學生根據路程的遠近,猜一猜他們是步行、乘車還是乘飛機?

3、 估一估

通過第125的第8題,使學生掌握千克與噸之間的計算與估算。

四、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22頁的第10題,集體核對。

五、總結評價: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知識?你掌握的怎麼樣?還有什麼困難?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時間的問題。

教學對策:以口答為主,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藉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幫助理解,相互啟發,體會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時間。

教學準備:節目預報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24時記時法:

出示節目預報:

節目預報

上午8時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時30分 兒童英語

…… ……

下午2時 六一劇場

下午4時 美術星空

下午4時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時30分 大風車

晚上7時 新聞聯播

…… ……

你能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嗎?

同桌兩人練習。

出示節目預報表。

二、新授:

1、這是小紅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時間安排記錄表,從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出示:6:30 起牀

7:00——7:30 吃早飯

7:30——8:00 做家務

8:00——9:00 做作業

9:00——11:00 到新華書店購書

11:00——11:20 吃中飯

11:20——11:40 飯後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館游泳

14:30——15:20 看電視

┈┈

2、 小紅的生活活動有些是從整時開始整時結束,有些是從幾時幾分開始到幾時幾分結束,你能將上面的活動時間按這樣的情況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將活動時間分成三類:

1)整時 —— 整時

2)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一樣的)

3)幾時幾分 —— 幾時幾分(幾分是不一樣的)

3、你能算出小紅什麼活動所用的時間?你是怎樣計算的?同桌或小組討論。

4、小結交流計算方法。

整時的比較容易理解,只要用後面的時刻減前面的時刻,16-14=2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一樣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不一樣的,學生不太容易理解)計算可藉助鐘面圖或藉助線段圖。

有兩種思路:例14:30——15:20 看電視

(1)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算從15時到15時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鐘。

(2)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30分是1小時,15時30分與15時20分比,超過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練習:

1、節目預報表

(1)回到複習的節目預報表(24時記時法)

你能説説你最喜歡看的節目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

交流彙總。

2、書上53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思考。交流怎樣想的。

有兩種思路:

(1)分別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長時間,再加起來。12:00到13:30是1小時30分,15:40到17:00是1小時20分,合起來是2小時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時,再從5上時中減去不借書的一段時間13:30到15:40是2小時10分,所以是2小時50分。

四、小結:(略)

板書設計: 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16-14 = 2 口答:播放了2小時。

想: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過20分是15時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過程,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3、學會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掌握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長方形、正方形紙和三角板。

學具:長方形、正方形紙、三角板、觀察表、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導入:小朋友,當你吃過晚飯,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散步嗎?你最喜歡鎮海哪裏的夜景?是啊,我們的鎮海越來越美了,就連一幢幢樓房在夜空下也那麼的温馨迷人。(媒體播放)

2、設疑:當你陶醉在美景中時,有沒有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呢?(抽象出長方形和正方形)

3、瞭解:能談談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嗎?(根據學生的原有認識,完成觀察表中的有關問題,如幾條邊幾個角)

4、揭題:原來你們早就和它們交上朋友了,看來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繼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應該是不成問題了。(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初步感知:

1、根據原有認知結構,判斷課件中的圖形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質疑:看來有4條邊和4個角的圖形也不一定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那麼它們的邊和角里一定還藏着許多祕密等着我們去一一發現,你們願意嗎?

(二)深入探究:

1、認識長方形:

1)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會有什麼祕密?

2)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

3)彙報交流,媒體選擇性對學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會動腦筋,通過自己動手摺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媒體出示,齊讀)

5)認識“長”、“寬”

6)找一找身邊的長方形並指出它的長和寬。

7)激勵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認識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簡略於彙報演示。

3、嘗試驗證會什麼一開始有些四邊形不是長方形和正方形。

4、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

1)四人小組根據剛才的發現討論兩者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彙報交流。

5、學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擺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説説擺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想把你擺的長方形畫下來嗎?(先發表各自的意見,然後教師範畫,再學生自己試畫)

3)畫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方法一樣嗎?要注意什麼?

4)生獨立畫正方形,指名板演並讓他人。

三、交流,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麼不滿意的?(先在小組裏説一説)

四、練習鞏固,拓展深化

1、猜想邊長、長、寬的長度

2、數一數有幾個長方形、正方形

3、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長度,畫上美麗的圖案,並説説想把自己的設計用在生活中的什麼地方。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是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我們已經學習了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是前面口算教學的延續,又是以後萬以內加減法的基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國小數學的計算中起着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設計理念:

1.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繫,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學。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注意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構建方法”,運用觀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數學初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滲透估算意識。

教學目標:

1、掌握口算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學法:

講解法、引導法、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複習兩位數的分成

2、看誰算得又快又正確。

35+30=64+5=

48+30=79+4=

53+40=66+8=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樣計算這些題的呢?先來看左邊這一組兩位數加整十數,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學生説教師板演。

師:那麼右邊這一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我想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

學生説教師板演。

二、新知講授。

課件出示“海寶”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找到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師: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回答

(2)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師:如果你是每個年級的領隊老師,首先要考慮什麼?

預設:應該考慮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指名提問題。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彙報交流。

(2)教學例2

選擇學生提出的“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針對學生列出的算式39+44=?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口算。

彙報交流。

師:説一説你是怎樣口算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3)觀察對比

師:剛才學習的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今天學習的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師引導:這兩個算式的兩個加數的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之和相比較,有什麼發現?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也就是35+34是不進位加法,39+44是進位加法。

師: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呢?

個位相加滿十,一定要向十位進1。

三、知識應用。

1、填一填(判斷十位上的數)

師: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裏的數嗎?

2、先説一説,再計算。

23+46=63+17=

3、請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題目,並説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四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4、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四、小結。

師: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穫吧,誰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